我国执教化学基础课最久的教师——中科院院士、91岁的申泮文教授,9月22日重回他钟爱的南开大学讲台。据报道,申泮文院士是南开大学学生评出的首位“良师益友”。上学期,考虑到申先生年事已高,学校和家人一度要他静养。但新学年一开始,他就主动提出要上课,他想念讲台!
上课时间还没到,申泮文院士就提前来到教室。当那硬朗的身影突然出现,讲学厅内掌声雷动。看到老先生虽已满头白发却仍神采奕奕,同学们和前来旁听的几十位老师都深受感染。
与申院士相比,现在能坚守大学一线讲台的教授已经不多了。有关部门曾做过一个抽样统计,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副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有三分之二的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另据媒体报道,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过去4年中给本科生上满400课时的教授仅有4人,最终只有一人获得名师奖。有业内人士指出,教书育人本是大学第一功能,如今的教授上讲台却需要教育部发文督促,这似乎离教育越来越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本是大学第一功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教授不愿上讲台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在偏重“科研”的指挥棒下,许多大学教师为晋升职称,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无暇顾及课堂教学,而其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下降。相反,他们职称越高,离讲台就越远。正如一位在校本科生所说:“对于知名教授只是知其名,却难闻其声,更别指望名师给学生上课。”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教师水平和教学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所说:“不给学生上课,怎么能叫‘教授’呢?少出几项科研成果,受影响的只是学校本身;而误人子弟,受害的却是全社会。”
教授们的学识才华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他们的知识理应通过教学传之后人。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曾经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潜心科研、薪火相传的典型场景。可如今,许多大学教授精力放在了找课题、办公司、跑项目、要经费上,长期远离讲台,远离教学第一线,研究水平和教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67年教龄的申泮文院士带头走上讲台,不仅是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是在引导学生做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大师们都不去给学生授课,甚至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大师,那怎么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来呢?那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就首先要求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所有学校都必须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但愿有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教授、名师能以申泮文院士为一面镜子,主动走上讲台,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好教授,这才是中国高校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