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到一个月,重庆科技学院有近200余大四学生与用人单位草签了就业协议。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的就业信息网上也传出消息,不少单位以校园巡讲方式进行招聘,其中开学来到重庆大学招聘的单位达到上百个。90%的单位招聘目标都是工科毕业生。
工科学生提前被炒热
重庆科技学院的石油工程、自动化、化工、安全、机械、材料、冶炼等专业,成为抢夺重点。9月13日,中海油田天津分公司,一口气招聘学生101人。而9月24日,中海油田再次到该校招聘40个化工专业学生。“石油、化工学生确实抢手!”该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高考时很多学生可能觉得专业名称不好听不愿报考,而最后找工作时到处都是机会。去年该校工科毕业生的供需比例达到1∶5左右,很多毕业生到最后挑花了眼。
重庆大学的就业网上,提前去招聘的也是一些大型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美的集团等,招聘专业以工科为主,其中电子、机械、汽车、材料、化工类居多。
折射专业设置有弊病
工科学生为何紧俏?重庆市一高校招生就业负责人分析认为,近年来国有企业效益转好,对工科学生的需求量增大;在重庆市的毕业生中,工科学生数量少,不提前抢,最后招不到人。
重庆市教委也表示,工科学生抢手,管理、法律、英语等专业学生又供大于求,背后折射的深层次原因是重庆市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大学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重庆市教委有关人士说,高校专业设置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专业严重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教委对重庆市的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的调研显示,本科专业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多为管理、法律、英语等文科专业,与重庆市老工业基地特点严重不符,社会需求量大的工科类专业,被排在了十名以后。
校企合作补充紧缺人才
为应对工科人才紧缺的现状,一些学校借鉴高职、高专的做法,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
重庆科技学院就专门组建了“重钢班”。重庆工学院最近也与长安集团启动了“3+1”培养模式。工学院有关人士表示,这样的模式,对企业来说,提前选拔了优秀人才;对学生来说,最后一年可到企业实习,减少今后进入单位的适应期;对学校来说,可了解企业需求,三方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