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肖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3 2:29:24
小行星撞地球:第一次成功预报背后
 
本期关注:人类首次准确预测小行星撞地球
 
国际小行星中心所在的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日前发布预测,一颗名为2008TC3的小行星有99.8%~100%的概率将于北京时间2008年10月7日上午10:46与地球相撞。

    朱进:博士,研究员,北京天文馆馆长,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

    叶泉志:中山大学本科生,天文爱好者。 

既不是愚人节的玩笑,也不是耸人听闻的“大预言”,天文学家这次真的预报小行星撞地球了!据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消息,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事后观测表明,人们预计出的撞击时间误差只有15秒。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事先观测到的撞地小行星。虽然这颗在大气中分解掉的小行星并没有给地球带来多少威胁,但第一次成功预报还是引人注目。
 
成功预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北京天文馆馆长、小行星专家朱进在第一时间撰写消息介绍了这次预测。他告诉记者,像这样1到5米的小行星,造访地球的频率大概是每年几次。
 
那么多的漏网之鱼为什么没有被逮到?朱进承认这次的成功预报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这次这个实在是太小了,在远处的时候非常非常暗,所以能在撞之前就被拍下来,我觉得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之外也有必然,朱进说,人类的观测能力不断提高,截止到2008年9月,共发现获暂定编号的小行星779823颗,有192280颗小行星获得了小行星中心的永久编号,其中14807颗小行星已经得到命名。发现的小行星越来越多,发现可能要撞地球的小行星就会越来越多。成功预报本来就是早晚的事。
 
天文爱好者、中山大学2006级本科生叶泉志曾参与SOHO彗星和NEAT小行星的搜寻,成绩显著。他告诉记者,人类对近地天体监测的进步还是相当大的。近10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近地天体监测网络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这一次能抓到2008TC3恰好体现了这一点。“实际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近地小行星被发现,它们中的少数甚至能飞得很近(比如,月球轨道以内),只是圈外人士对这些了解较少而已。”
 
国内国际:天罗地网搜索小行星
 
叶泉志介绍说,目前国际小行星搜寻网络主要是美国领头,著名且富有成果的专业搜寻设备均建在美国或者由美国投资。它们主要是:林肯近地小行星搜索(美国军方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卡特琳纳巡天计划(包括分布在3个不同地点的望远镜,由亚利桑那大学和澳洲国立大学合作,美国军方投资),太空监测计划(亚利桑那大学),近地天体追踪计划(美国军方和加州理工学院合作)等。但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的发现需要国际合作,因为一个天文台会受到白天或者坏天气的影响。除了专业研究团队以外,很多业余天文学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至于我国的小行星工作,朱进介绍说,是由已故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创建的。从1955年到1983年,紫金山天文台在南京共发现获暂定编号的小行星830余颗,并从1982年到1990年使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望远镜发现获暂定编号的小行星110余颗。2006年底,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1米口径施密特式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开始小行星观测,截至2007年10月,发现获暂定编号的小行星300余颗,并发现了一颗周期彗星P/2007 S1(Zhao)。
 
此外,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SCAP)从1995年到2001年,使用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60/90公分施密特望远镜及配备的2048×2048的CCD系统,利用无法作高精度天文测光观测的非测光夜以及天文昏影终之前和天文晨光始之后的一段时间进行专门的小行星搜寻工作,同时也从施密特望远镜的高精度天文测光观测资料中进行小行星搜寻。其间共发现获暂定编号的小行星2727颗。该项目组发现的近地小行星1997 BR是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到1999年5月为止,他们共发现了5颗近地小行星,其中2颗属于潜在危险小行星。
 
叶泉志从2006年开始与我国台湾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合作,使用在台湾鹿林山口径0.41米的鹿林巡天望远镜,开展系统的小行星巡天工作。叶泉志告诉记者,他们于2006~2008年共发现近800颗小行星,含1颗近地小行星和1颗新彗星;另外也利用一台1米望远镜进行了重点天体的认证观测(包括近地小行星、潜在威胁小行星和彗星)。
 
不过,目前人类对小行星的监测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朱进说,要想达到基本上不漏的监测,需要在空间放望远镜,会需要很多钱。曾经有相关报道指出此举大约需花费11亿美元。
 
叶泉志说,美国国会在1998年通过了法案,要求NASA将所有能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行星归档,但前几年有科学家指出按现在的巡天速度,2020年前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美国军方投入重金,和夏威夷大学联手进行“泛星计划”,预计最迟明年可以开始投入巡天观测,届时人类对近地天体威胁的认识将能进一步加深。另外,其他几个正在建造的大型天文计划也在考虑相关研究。
 
应对威胁:目前人类还无能为力
 
即使监测系统完善了,如何应对来自小行星的威胁目前仍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与好莱坞的电影不同,在现实中,科学家并不能使用核弹头摧毁来袭小行星,因为这种爆炸有可能将小行星炸成无数碎片,如果这些碎片飞行的方向仍然是朝着地球,那么浩劫依旧无可避免。另外,一些科学家表示,更佳的方法可能是向小行星的预定轨道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届时这颗卫星的引力就会影响小行星的飞行方向。还有科学家认为,发射宇宙飞船碰撞小行星也不失为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朱进评价说,目前,人类要应对小行星的撞击,似乎还没有什么“靠谱”的方法。叶泉志说,美国宇航局的一份报告具体估算了要摧毁小行星(或彗星)的支出,认为假如要来个比较“大个的”,所需支出将大大超过人类能力。
 
尽管如此,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还是努力进行着相关观测和研究。叶泉志表示:“科学研究不像买股票,它的价值很多时候不是两三天就能判断出来的。”朱进认为,正因为现在还没有有效的办法,才更需要研究。他还介绍说,除了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小行星观测和研究还有其他重要意义。小行星是一种在太阳系中绕着太阳做轨道运动的小天体,由于质量很小,不会发生地球那样大的变质过程,因此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况,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有重大价值。通过对小行星轨道的研究,可以测定一些有关的天文常数以及研究太阳系的动力结构和演化。另外,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小行星也将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太空资源。
 
《科学时报》 (2008-10-13 A1要闻)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