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时报2008年诺贝尔奖解读 |
邵一鸣、欧阳钟灿、饶毅等接受专访 |
楚尔·豪森
吕克·蒙塔尼
巴尔—西诺西
南部阳一郎
小林诚
益川敏英
下村修
马丁·沙尔菲
钱永健
编者的话
作为全球科学界的盛事,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的颁发同时也是人类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征程加以回顾和总结的契机。今天,本报一如既往地推出本组报道,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获奖成就背后的故事、科学内涵及其带来的新的可能。让我们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
2008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第三次将物理学奖授予在对称性破缺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因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日裔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另外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则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起源,共同分享另一半的奖金。
来自欧洲的3位科学家囊括了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位获奖者是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他因“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将分享一半的诺贝尔奖金;第二位和第三位获奖者是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他们共同分享另一半的诺贝尔奖金。
因发现和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质(GFP),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与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下村修和钱永健共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故事是一个星光闪烁的例子,表明一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如何在另一个领域得到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解读专家
邝宇平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院士
吴岳良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院士
苏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何红建
清华大学高能物理中心教授
欧阳钟灿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院士
王林定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副研究员
邵一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
饶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科学时报》 (2008-10-15 A1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