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谭娜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时间:2008-12-1 14:1:23
张福成专访:解读新发现的四尾羽恐龙化石
 
最近,一中国科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一具奇特的化石。这是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约1.5亿多年前)的一种恐龙,长着长长的带状尾羽。由于这种恐龙与鸟类极具亲缘关系,因此这一发现为揭开鸟类起源、飞行起源、羽毛起源等谜团提供了新的证据。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福成就是该研究团队中的一员。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将这个长得像鸟的物种确定为恐龙?
 
张福成:尽管它看上去像鸟,但我们通过与其他许多恐龙和鸟类的363个特征进行分析、比对,发现这种恐龙属于鸟翼类,代表了与鸟类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恐龙之一。
 
不同于其他已知恐龙,它长有4枚长长的带状尾羽,化石中,保存下来的是靠近它躯干的部分,约20多厘米,大约等于它从头到最后一枚尾椎的骨骼体长。这样看来,它全长包括骨骼和尾羽,已经超过了40多厘米。
 
我们将这种新的恐龙取名为“胡氏耀龙”。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给它取“胡氏耀龙”这个名字?
 
张福成:“胡氏”是种名,源自古哺乳动物学家胡耀明。他是我们的同事,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在中生代哺乳动物研究中颇有建树,但不幸于今年病逝,年仅42岁。我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新物种的种名献给了他。“耀龙”是属名,“耀”特指其尾羽的炫耀功能。该恐龙长了四枚长尾羽,长而花哨的尾羽在现代鸟类中通常被作为物种间或种内信息交流的工具,所以,我们推测耀龙的长尾羽主要功能是炫耀、传递信息等。
 
《北京科技报》: 《自然》杂志刊发的?
 
张福成:发现这个标本后,我们觉得它对整个恐龙和鸟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自然》这样一份最为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于是,6月份我们把稿件投到了《自然》。之后,经过四名同行专家的评审,一致认为我们的论文在恐龙和鸟类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经过两次修改后,10月份的《自然》用了4个版面发表了我们的文章。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发现胡氏耀龙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张福成:这一发现的意义主要在进化上。在侏罗纪时期,发现这样一个和鸟类关系十分接近的种类,对鸟类和恐龙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一发现涉及了当前古生物研究的许多热点问题,如羽毛的演化、飞行的演化等。此前,只有一些原始的鸟类才具有长的带状尾羽,如生活在白垩纪的孔子鸟、原羽鸟和似原羽鸟等。而胡氏耀龙出现在侏罗纪中晚期,早于白垩纪。带状羽毛在侏罗纪出现,表明羽毛的起源更加复杂。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胡氏耀龙的其他羽毛都没有形成像鸟类飞羽那样的构造。因此,虽然胡氏耀龙的前肢长于后肢,形成了类似原始鸟类的前肢,但由于没有飞羽,它并不具有飞行能力。
 
接下来,我们还将对胡氏耀龙的羽毛、飞行以及整个鸟类的演化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