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一次盛会 |
|
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IBS—2008)综述 |
|
IBS—2008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前排左)与大会组委会主席杨胜利院士在一起。
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IBS-2008)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隆重举办。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生物技术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社会影响最强的一次学术盛会。国际生物技术大会(IBS)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IUPAC)于1960年发起,之后每四年在几大洲不同国家轮流举办一次,有“生物技术奥林匹克”之称。IBS—2008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对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会顾问委员会共同主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滑铁卢大学教授Murray Moo-Young在大会学术评估中指出:本次大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会议许多工作比其他同类国际会议都要出色;在IBS的历史上,第一次邀请到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大会报告,200多名来自生物技术各个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作了高水平报告;在全球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大会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其中50%以上是国际代表,充分体现了IBS—2008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
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表示,大会组委会出色的工作确保了大会圆满成功;学术报告形式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充分反映出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最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说明建立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基础上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将成为巨大的社会需求,及全球范围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IBS—2008邀请了8个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著名科学家作大会报告,11个主题分会安排了200多个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以及170多个口头报告和800多个墙报,这些报告内容充分反映了“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大会主题。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欢迎词中指出:“IBS—2008在大连召开将助推大连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连将以IBS—2008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
IBS—2008的申办背景
及组织工作
生物技术是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生物技术被列为前沿技术的第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培育生物产业,实施生物产业专项工程,努力实现生物产业关键技术与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在美国,每年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高达1000多亿美元,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计划将46%的研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化学化工界正在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和绿色制造”等来应对这些危机,而人们依托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与突破,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生物质加工转化技术,不仅可以替代日益减少的石油资源,而且以此为原料生产的各类产品,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而重新转化为生物质资源,却不增加环境温室气体总量;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选育产量高的农作物和动物品种,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对粮食和各类副食品产量与品质的需求,而且可以将抗病和抗虫基因转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赋予其抗病抗虫性状,减少甚至替代残留量大的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在医药领域,生物技术更是独占鳌头,世界市场上市的新药有20%属于生物技术药物,超过80%的上市新药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人类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引导社会资源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正是基于发展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IUPAC在本次大会上决定,将以往四年一届的大会改为两年一届,以顺应目前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生物技术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学术界的一批重要成果,引起了世界生物领域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仅以申办此次会议的大连为例,先后有20余项重大成果获得国家、省科技奖励,生物技术产业产值、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量均以30%以上速度保持增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代谢组学、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海洋生物产品工程、天然产物及糖工程、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能源生物技术及环保生物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大连理工大学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的研究工作、近红外生物荧光标示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加强污水生化处理技术、食品安全中微藻毒素检测标样的研制等技术在国内同行中具有领先水平。但世界更关心的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前几届IBS均未在亚洲国家召开,而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及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强,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建议IBS—2008由亚洲国家主办。此前多次出席IBS并应邀在会上作报告、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陈竺院士,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胜利院士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契机,积极支持中国申办IBS—2008。在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的大连理工大学白凤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时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钟建江教授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卫研究员,具体承担了IBS—2008的申办工作,在国内外同仁、承办单位和有关行业学会的支持下,于2004年8月正式向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提交了申请文件。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在对申办国家和地区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审议的基础上,由委员进行投票表决,中国以绝对多数票获得了IBS—2008的主办权。2005年5月,IUPAC的5人执委会联合签署文件,正式通知IBS—2008于2008年10月12日至17日在中国大连召开。
随后,IBS—2008建立了以陈竺院士为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niel I. C. Wang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滑铁卢大学教授Murray Moo-Young为共同主席,以往几届IBS主席和主要国家与地区生物技术相关学会主席为委员的国际顾问委员会(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以杨胜利院士为主席,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白凤武和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主席、意大利米兰-比可卡(Milano Bicocca)大学教授Francesco Nicotra为共同主席的国际科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以杨胜利院士为主席,华东理工大学钟建江教授(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卫研究员为共同主席的地区组织委员会(Local Organizing Committee);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熊国兴研究员担任IBS—2008组委会总秘书长。
会议规模空前,学术报告高水平,
学术观点前沿
经过3年多精心筹备,2008年10月13日,IBS—2008在大连世博广场隆重开幕。大会规模及参会人数前所未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2000多人参加会议,其中国外代表1000余人。大会邀请到了207名生物技术领域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著名科学家作各个层面的报告,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近10位国际、国内生物技术学会主席,近50位各个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30多位生物技术国际期刊的主编或副主编,这些报告代表了当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杜邦(Dupont)、英国石油(BP)、孟山都(Monsanto)等20余个国际著名生物技术公司及九环集团、丰源集团、华药集团等国内公司为IBS—2008提供了慷慨赞助,并派负责研发业务的高管出席大会。
大会本着“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的Barry K. Sharpless教授和瑞士巴塞尔(Basel)大学的Werner Arber教授的大会报告最为吸引参会者。Barry K. Sharpless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就是开发出了用于氧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通过使用一种对映体试剂或催化剂,手性合成有效的对映体作为新的药物。在IBS—2008大会开幕式上,Barry K. Sharpless应邀作了题为《酶的奥秘旅程》(The secret life of enzymes)的大会报告。关于生物技术,Barry K. Sharpless认为,因其产品一般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公害等特点,对农业、医药、食品、环保及其他产品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生物电子技术等组成的生物技术群及其产业群的出现,将给21世纪的技术与产业结构带来变革。Werner Arber是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在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现象时,发现细菌细胞能够通过一种“限制酶”的存在来保护自己,抵御噬菌体的攻击。他成功分离出的DNA限制性酶和甲基化修饰酶,为后来DNA重组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次Werner Arber应邀参加IBS—2008,作了题为《技术创新的源泉、推进和影响》的大会报告。他认为,目前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由以前的个别生命现象的研究向系统生物学和整合生物学发展,强调整合性和复杂性研究,定量化和多学科的交叉。他建议中国生物技术研究者加强心理与认知、工业生物技术、微宏观结合等方面的发展。
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学会及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学会主席、挪威特隆姆瑟(Tromsoe)大学教授Jan A. Olafsen,杜邦公司中国区总裁缪国华博士,孟山都公司研发副总裁Dr. David Fischhoff博士,味之素公司前总裁Dr. Tohru Nishiyama博士等6位来自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工业界的科学家也应邀作大会报告。
杨焕明院士的大会报告介绍了我国基因组学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对生物技术的影响,他指出,解决当前人类最为关心的健康、食品、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转基因作物和生物能源是重要途径。他和他的团队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家猪、家鸡、家蚕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跻身世界前沿;陈竺部长就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规划及政府的相关政策作的大会报告,获得了国内外代表的高度评价;Jan A. Olafsen教授的报告展示了海洋生物技术的前景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巨大开发潜力。
这些生动精彩的学术报告,让与会者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地了解到当前全球生物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以及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除大会报告外,IBS—2008设9个主题分会,56个专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内容涉及系统生物学、组织工程与细胞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与生物经济,及3个特殊专题涉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对生物技术发展的多方位要求。在大会收录的论文摘要中,工业生物技术约占1/3,充分反映了当前化石燃料匮乏、环境污染压力下人类对依托可再生资源的工业生物技术前所未有的需求;环境生物技术论文数量次之,反映了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海洋生物分会论文数量居第三,展示了人类对远未充分开发的海洋资源的关注。
IBS—2008的出版工作得到了三大国际出版公司Elsevier、SpringerLink和John Wiley的大力支持。收到的近2000篇投稿经评审后被收录到会议论文(摘要)集,由Elsevier在SCI影响因子2.6的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第137卷上作为增刊于2008年10月正式出版。8个生物技术领域国际期刊及中国生物工程学报英文版也承诺为IBS—2008出版全文专集。在大会同期举行的生物技术展览会中,127家国内外著名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参展,其中国外参展单位有60余家,参观者达4000多人。
大会还设立了首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青年奖,共有20名获奖者和12名提名奖获得者,旨在奖励在生物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在读博士生或刚毕业工作的青年学者。
办会模式创新,
各方通力合作
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主办,其他部委局作为支持单位,地方政府与学会、大学联合承办,以国内外工业界赞助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创新模式,是IBS—2008取得圆满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作为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药监总局、中国农科院、中国医科院等支持单位,在IBS—2008的申办和筹备组织过程中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大连市政府作为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得到了市长夏德仁高度重视,责成副市长戴玉林牵头、秘书长徐国臣协调,在大连市科技局局长刘晓英等领导的具体组织和负责下,成立了大会筹备协调委员会,并对应成立了10个工作组,明确各自分工职责,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工作,使中外代表切实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和友好。
大会组委会还根据需要组织招募了250余名来自高等院所的学生志愿者,他们以高度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为与会代表提供各种服务。大会秘书组全体人员也在筹备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全力以赴保障大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秘书长熊国兴感慨地说,“看到会议召开得十分顺利,并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这令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科学时报》 (2008-12-10 A4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