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日前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评选出了十大最古怪的动物。
一、鸭嘴兽

从外表上看,鸭嘴兽就像是小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而做出的艺术作业。而这种被认定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有着鸭子一样的嘴和蹼状脚掌,会像鳄鱼一样产卵,但是却有皮毛,并且依靠乳汁抚育后代。
研究人员指出,鸭嘴兽的基因组几乎可由鸟类、鳄鱼和哺乳类动物共同构成。而鸭嘴兽更奇怪的是,雄性鸭嘴兽的下肢有小刺,可以射出毒液。
二、巨眼鱿鱼

2008年4月,科学家在新西兰看到了一种眼睛巨大的大型鱿鱼,其眼部相当于餐盘大小。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眼睛最大的动物。渔人去年在南极海域捕捉到这个重约一千磅的鱿鱼。据悉,这种巨眼鱿鱼体长可达46英尺(14米),而且科学家认为,这种巨眼鱿鱼可以下潜到6500英尺深,是一种比较凶猛的猎食者。
三、狐猿(又叫栗鼠猿)

这种狐猿在马达加斯加发现的灌木猿,有着大大的眼睛和蝙蝠一样的耳朵。长相不仅搞笑,更搞笑的是它有时会向你竖起长长的中指。狐猿都依靠长长的指头从树皮缝隙中抓小昆虫为食。科学家正利用狐猿进行视力对色彩感知的进化研究。
四、星鼻鼹鼠

星鼻鼹是一种生长于北美洲东部海岸的小鼹。这种鼹的长相非常奇特,鼻子部位有22根触须,像星星一样,这也是其名字来由。但是这22根触须到捕食时非常有用,星鼻鼹依靠它们来确定食物方位并且迅速将其吞噬,其速度不到一秒。研究人员指出,这样的捕食速度让星鼻鼹能够快速捕食昆虫的幼虫而无须耗费过多能量。
五、墨西哥异舌穴蟾

单从两栖动物的长相来说,这样身材比较结实的墨西哥异舌穴蟾到并不算奇怪,但它是独一无二的。有全球动物保护组织将其列为“进化过程中最有可能灭绝的”两栖动物。正如它的名字,这种蟾蜍终年生活于地下,只有在暴雨之后才出来到水中产卵。
六、雪蟹

这种蟹以传说中的雪山野人(Yeti)命名,常年生存在太平洋海底海床裂缝的沸泉中。科学家2005年首次发现这种雪蟹,正式命名为Kiwa hirsute。它的爪子上都有长长的灰黄色的毛,科学家推测,它们要么用这些毛来捕食细菌,要么是用来在海底找寻食物和求偶。
七、独角鲸

独角兽向来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但是这样的神话也可能被独角鲸的出现所打破。据悉,多数雄性独角鲸和部分雌性独角鲸的上颚的左边部分都有一个长约八英尺的“角”。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实际是一棵牙齿,外部充满神经末梢,因此这“角”非常敏感。独角鲸可用它来探测海水的盐度,可以用来搜寻猎物。雄性独角鲸有时还会相互摩擦这根独特的“角”。
八、吸盘足蝠

2007年1月,科学家宣布,发现新的蝙蝠物种,就是这种吸盘足蝠。这种吸盘足蝠爪子上有吸盘,能将自己挂在阔叶植物的叶片上。新发现的吸盘足蝠(左)发现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的西部干旱地带,它和马达加斯加生活在湿地的另外一种稀有的金蝠(右)非常类似。研究人员对它的发现感到非常激动,因为在发现吸盘足蝠的区域仅有8%的原有林木未被破坏,而吸盘足蝠能够主动适应此类环境。
九、长耳跳鼠

2007年12月,动物保护人员发布了首次拍摄到的一种濒危啮齿动物,他们戏称为“沙漠里的米老鼠”。这种长耳跳鼠长着一双比脑袋还要长三分之一左右的长耳朵,而它们的腿部能让它们像袋鼠一样跳跃。长耳跳鼠大多喜欢在夜间活动,而白天则会待在地下的洞穴里。 由于居住环境遭到破坏,目前长耳跳鼠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列为濒危物种。
十、狮虎、鲸豚、灰北极熊等“混血”物种

通常,两个不同物种的后代总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如图所示的狮虎,就是雄狮与母虎交配产下的后代。其他的还包括鲸豚(鲸鱼与大西洋瓶鼻海豚的后代)和灰北极熊(灰熊与北极熊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