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郭英剑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7-15 4:16:3
美国杜克大学首次公布5000张珍贵的中国历史照片

西尼·甘布尔 

7月8日,美国著名的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在其网页上发布信息,称杜克大学图书馆从即日起,在网上公开“甘布尔摄影专辑”,总数量为5000张,全部是甘布尔在1917~1932年间在中国拍摄的历史照片。据《今日杜克》(Duke Today)报道,这是甘布尔所有中国摄影作品的首次公开亮相。那么,甘布尔是谁?他与中国有何关系?这么多的照片从何而来?其历史价值又如何?
 
甘布尔: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
 
这一大批珍贵的历史照片的作者,名叫西尼·甘布尔(Sidney Gamble)。甘布尔这个姓,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在当今的中国,说到一个与之有关的名字“宝洁公司”,同样会无人不晓。西尼·甘布尔的爷爷是美国500强企业、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Co.,简称“P & G”)的(两位)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布尔(James Gamble)。
 
西尼·甘布尔1890年7月12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908年的时候,首次与父母一道经由火奴鲁鲁、日本与朝鲜到中国旅游。1912年以优等生的荣誉(magna cum laude)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并被选为著名的全国荣誉学会“斐陶斐”(Honor Society Phi Beta Kappa)的成员。1914~191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1916~1917年在伯克利分校经济系任教。后来,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他四次到中国。在旅居期间,他曾经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北到辽宁,南到广东,西到四川与西藏的交界地带。旅行时,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然而,在甘布尔生前,他的大部分有关中国的摄影作品都没有公诸于世。在他去世后15年的1984年,他的女儿凯瑟琳·卡兰(Catherine Curran)才在纽约老家的一个壁橱中发现了这些作品。
 
于是,在1986年,卡兰创办了西尼·D.甘布尔中国研究基金会(Sidney D. Gamble China Studies Foundation),致力于保存并设法展出这些珍贵的照片。自此以后,大约有250张照片在北美与亚洲不同的地点展出过,包括在纽约的中国研究院(the China Institute in New York City),以及北京的历史博物馆。
 
甘布尔的女儿卡兰在2007年不幸去世。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3月,她把全部照片赠予了杜克大学图书馆。
 
甘布尔曾担任高等教育全国宗教委员会主席。他还担任过很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董事会董事,如“全美中国研究院”、“合丽山学院”以及中国的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他是皇家地理学会、美国地理学会的会员。
 
1917~1932:甘布尔四次旅居中国
 
甘布尔虽然早在1908年就到过中国。但他真正的中国之行,应该从其第二次,即1917年那一次算起。在1917~1932年间,他有四次长时间居住在中国的经历。也是在此期间,他跑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也采集了众多的中国影像资料。
 
1917年的5月,他与朋友一起从浙江到了四川,其间拍了无数的照片。1918年春天,他参观了天津地区,看了当时的水灾(史称“京直水灾”)及赈灾情况后到北京。之后,他去了厦门、福州、宁波、香港、马尼拉等地。这一年的夏天,他还访问了北戴河与河北。1918年的秋天,他在燕京大学任教,讲授基础经济学等,开始对北京地区作一些社会田野调查研究。次年春节期间,他去了保定、开封,3月份去了泰山、济南、曲阜。1919年秋季,他到杭州旅游。1919年冬季,他返回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带回了他此次中国之行的大约2500张照片的底片。
 
甘布尔第二次旅居中国是从1924年开始的。他1月18日结婚,3月份就抵达了北京。并且开始学习汉语。当年秋季,他到过承德、唐山与天津。1925年1月他到上海。是年秋季,他在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任教。1926年冬,他陪妻子和女儿回到美国。
 
1927年2月26日甘布尔再次从美国启程到中国,于3月25日抵达上海,然后取道青岛、天津到北京。同时,继续拍摄工作。当年年底,回到美国。1929年,他被选为普林斯顿—燕京大学基金会的主席(President of Princeton-Yenching Foundation)。
 
1931年夏天,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中国。自此开始,他参与了燕京大学的管理工作。1932年春,他从上海返回美国。
 
在回到美国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甘布尔继续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乡村与家庭生活的论著,并且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社会活动家。1968年3月29日,西尼·甘布尔在纽约去世,终年78岁。
 
用相机记录早期中国社会的中国问题专家
 
作为一名社会学家,甘布尔旅居中国以及到中国各地去旅行,主要是为其社会经济考察研究搜集数据。但同时,甘布尔也是一位业余的摄影爱好者。他用相机记录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城市与乡村的生活、公众事件、宗教雕塑以及广阔的田野等等。其中包括很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1918年的天津水灾、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5年的孙中山国葬等。
 
此次公布的甘布尔历史照片有5000张之多,拍摄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10类:船(125张)、佛像(40张)、孩子(246张)、葬礼(137张)、峡谷(49张)、宝塔(105张)、学生(55张)、寺庙(194张)、长城(50张)以及女人(160张)等。甘布尔的这些照片都留有他的手迹或是打印体的文字记录。
 
甘布尔的摄影作品是其学术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北京社会调查》、《北京的价格、工资与生活标准,1900~1924》、《中国家庭在北平是如何生活的》以及《中国北方的村庄:1933年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活动》等。
 
人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南茜·杰维斯(Nancy Jervis)说,由于甘布尔不是一位专业摄影家,而是一位精通中国的社会学家,所以,他的作品侧重于反映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与当时的其他作品有显著的不同。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的是活生生的历史。
 
为了把这批年代久远的底片转化成数码相片,杜克大学图书馆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与位于麻省的一家工厂合作,从2006年10月开始转换,工作一直持续到了2007年的春天。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所有的照片编号以及说明也都加以转换。2008年初,杜克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又把这些照片编号按照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题词标引的方式重新编排,同时加上了省份的名称,而且把文字描述也都标准化,以方便人们的查找与浏览。他们还创制了一幅互动地图,标明了甘布尔访问的地方。而且,他们还作了一个地区索引,把关键词使用简体汉字与繁体汉字同时标出。
 
据悉,杜克大学图书馆计划在将来要完善这个网站,附上汉语翻译,同时把很多材料都数码化,比如1908年中国之行的幻灯片、报道以及打印出来的作品等,以用于人们的研究、教学与学习。
 
(作者: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