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徐鸿儒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4 2:41:31
一次划时代的全国海洋普查
纪念全国海洋综合调查50周年
 
50年前,1958年9月15日开始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是划时代的全国海洋普查,影响至深至远,意义至重至大,值得永久纪念。
 
海洋调查是研究海洋重要的、必要的技术手段,所获资料和标本是研究海洋、正确认识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地管理与保护海洋的基础资料。
 
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完成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使海洋科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此后,中国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逐渐形成到瓦解的一段历史。外有列强欺凌,内有政府腐败,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连绵不断,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所以,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十分迟缓。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的海洋调查只开展了一些以海洋生物学为主的调查和海岛测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共产党领导下,3年恢复国民经济,3年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中国海洋科学进入了全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创造了新的辉煌。
 
1950年1月,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群众海洋学术团体——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成立,为海洋科技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园地。
 
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组建成立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海洋研究机构,标志着中国海洋科学全面、系统、规模化发展的开始。此后,该室1954年1月扩建为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7年9月扩建为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1951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接收了原中国海洋研究所,改组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厦门海洋生物研究室。
 
1952年8月,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同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物理专业并入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3年,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进行了烟台、威海渔场及其附近海域的鲐鱼资源调查。这是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海洋调查,为此后渔业资源和渔场调查提供了经验。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第一个海洋军事医学科研机构。
 
1956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国家重点科学技术任务规划及基础科学规划》,将《中国海洋的综合调查及其开发方案》列入第七项。这是中国首次将海洋科学研究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勾画出一幅宏伟的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海洋科学的重视和支持。
 
为落实国家海洋综合调查规划,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交通部上海海运局无偿调拨给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室一艘美国建造的海轮“生产三号”,并选派高级船长戴力人和一批经验丰富的船员随船。1957年2月,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委托上海中华造船厂将“生产三号”海轮改装成海洋调查船,并取名为“金星”轮。5月改装完毕,7月参加海上调查。同时,国家批准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建造深海调查船的计划,1968年9月建成,名为“实践”号。
 
1957~1958年,在“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担任组长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的领导下,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水产部和山东大学在渤海、渤海海峡和北黄海西部,联合进行了以物理海洋学为主的多学科、多船同步观测,较系统地调查了该海区的水文、生物、化学和地质特征,掌握了多种海洋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一些变化规律。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根据同步观测资料和同期内“金星”号调查船获得的资料,编写了《1957年6月至1958年8月渤海及北黄海西部综合调查报告》。这次调查标志着中国海洋调查由单一学科调查向多学科综合性调查的转化,是全国海洋普查的预演和序幕。
 
紧接着,在国家科委海洋组的规划和组织领导下,开始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界内称为全国海洋普查)。
 
全国海洋普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近海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调查,编绘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地貌等图集、图志;撰写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制定海洋资源开发方案;建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渔情预报系统;为加强国防和海上交通建设等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1958年5月,国家科委海洋组成立了由海军、中国科学院、水产部、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山东大学等部门8名人员组成的全国海洋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律巍,副组长赫崇本、曾呈奎、王云祥。领导小组下设海洋普查办公室和3个海区(黄海、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调查领导小组。海洋普查办公室是全国海洋普查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下设技术指导、资料技术、器材保障等组。参加全国海洋普查的调查队员先后有600多人,他们来自海军、中央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水产部、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系统和单位,并且选调了一大批即将毕业的大学、中学学生参加海洋调查。
 
1958年9月15日,黄海、渤海调查队和东海调查队的船只分别从青岛和上海出发,揭开了全国海洋普查的序幕。
 
全国海洋普查的范围包括我国大部分近海区域。在28°N以北的渤海、黄海、东海海区,布设了47条调查断面333个大面积巡航调查观测站和270个连续观测站;在南海海区内布设了36条调查断面、237个大面观测站和57个连续观测站。另外,在浙江、福建沿海的两个海区内布设了8条调查断面和54个大面观测站,进行了8个月的探索性大面调查。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东海区台湾省附近和南海区大片海域未能进行调查。
 
1960年1月,全国海洋普查工作重点转入内业,即整理调查资料阶段,年底结束。全国海洋普查共获得各种资料报表和原始记录9.2万多份,图表(各种海洋要素平面分布图、垂直分布图、断面图、周日变化图、温盐曲线图、温深记录图等)7万多幅,样品(沉积物底质表层样品、地底垂直样品、悬浮体样品及其他地质分析样品)和标本(浮游生物标本、底栖生物标本)1万多份。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编,于1964年出版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10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10册)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图集》 (14册)。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整理、编绘和出版的海洋调查资料汇编和海洋环境图集。
 
这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海洋普查,在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它改变了我国缺乏基本海洋资料的局面,更是因为这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凸显出中国特色的各有关海洋单位的大协作、大联合,集中力量攻关、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毛泽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思想的活学活用,这和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路数一模一样,见效快、成果大、影响久。
 
根据全国海洋普查的实践,国家科委海洋组对海洋调查中临时制定的规范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于1961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正式的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暂行规范》,规范了我国此后的海洋调查。
 
全国海洋普查开启了此后一系列海洋调查。首先进行的就是近海标准断面调查。在全国海洋普查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近海断面监测。1960~1962年由中央气象局负责,1963~1965年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负责,1966年以后由国家海洋局负责。近海断面监测就是在中国近海水域布设多条标准断面,定期开展水文、气象和海水化学等要素的观测,为研究主要海洋现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以及异常海况等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预报、渔业生产及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海洋普查促生了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建立。此前,我国只有相当薄弱的海洋生物学有一些研究工作;全国海洋普查培养、锻炼、造就了一大批海洋科技人才,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海洋科研队伍,所以不仅海洋生物学得到极大的加强,同时促成了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等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完整的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
 
全国海洋普查促生了我国众多重要海洋机构的建立。在普查中,1959年1月,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扩建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1月,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广州成立;3月,我国第一所海洋综合性理工大学——山东海洋学院成立。特别是,全国海洋普查直接促进了国家海洋局的成立。
 
全国海洋普查后,国家科委认为国家应当有一个海洋发展规划。1962年国家科委海洋组组织了一些海洋科学专家编制《1963~1972年海洋发展规划》,编写工作委托曾呈奎主持。1963年3月和5月国家科委海洋组在青岛和北京香山召开会议,讨论《1963~1972年海洋发展规划》草案。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水利学院、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央气象局、海军航保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全国范围内涉海专业的科研单位的专家、高等院校教师、海军专家及有关部门领导。国家科委海洋组组长、海军某部领导袁也烈将军,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国防科委某部领导于笑虹将军,海军航保部部长律巍,中央气象局局长姚兴礼,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主任刘志平、副主任松文,国家科委处长孙学勤等领导同志也到会并参加讨论决策。在讨论会之前,有专家议论建立一个机构统一保管海洋调查资料,为科研、生产、国防和教学部门提供服务。在讨论会上,这个议题扩大了,大家希望专门建立一个机构,进行海洋调查观测,为有关部门提供服务。于是,代表们一致建议成立中国海洋事业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全国海洋调查观测、科学研究和服务等工作。会议决定由曾呈奎、赫崇本等29位海洋科学家联名写信给党中央、国务院,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
 
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国务院下设立国家海洋局,1964年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24次常委会议批准在国务院下设立国家海洋局。9月1日国家海洋局印章正式启用,开始对外办公。10月31日,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命齐勇将军为国家海洋局局长,刘志平、周绍棠为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国家海洋局的成立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海洋科学和海洋管理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走向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
 
此后,国家海洋局陆续在青岛、上海、广州设立了分局,还分别在青岛、杭州、厦门、天津、大连等地组建了综合性的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和专业研究机构或中心。
 
全国海洋普查加强了我国海洋文明的建设,发展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海洋文明,与黄河文明相结合,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海洋科学沿着全国海洋普查开辟的道路迅速发展,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至今,在海洋调查、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保护、监测技术以及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不少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个别领域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海洋科学已经崛起,成为世界海洋科学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中国现有涉海科研机构100多个、科研人员1.3万多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学科比较齐全的海洋科技队伍。为进一步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推动海洋开发和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中长期海洋科技发展纲要》、《海洋技术政策(蓝皮书)》和一些专项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中国海洋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不断缩小,2020年会有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领域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史志办原主任)
 
《科学时报》 (2008-9-4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