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樊娜 来源: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 发布时间:2004-4-5 14:32:19
樊娜:跨越地球三极雪 解读黄土万卷书

刘东生近影

刘东生的家布置得地质味十足:墙上挂着的地图是立体的,照片是他亲手拍摄的地球三极,客厅的正面是一张在冰川附近拍摄的珠穆朗玛峰,沙发旁边挂着刘东生在南极的留影。——我们一时难以将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老人,与跨越地球三极的壮举联系起来。
 
黄土的年轮
 
1942年,刘东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早年师从古生物学家兼地质学家杨钟键先生,研究古生物。1947年,他因为在鱼化石研究上取得了成就获得了中国地质学会的马以思奖。1954年,刘东生放弃了古生物的研究,投入到了当时李四光所倡导的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中。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与黄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东生开始对黄土高原考察时,黄土高原就像一个谜,连最简单的分层问题都无法解决,研究工作根本无从下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当地老乡住的一层层的窑洞发现了黄土的分层。原来每层窑洞的顶部都有一层坚硬的钙板。据土壤学家分析,钙板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土里面的钙质被淋洗到底部形成的一层石灰质层,它代表了一个土壤层的底部。于是,黄土的分层问题迎刃而解,打开了研究黄土的大门。
 
在之后的考察工作中,刘东生以及他所领导的各调查小组坚持步行走完了黄土高原上东西与南北向行程上万里的十条大的剖面,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刘东生开始对黄土高原的考察进行总结,先后完成《关于黄河中游的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三部专著,成为世界黄土研究的经典文献。
 
"黄土高原从260万年前就开始形成了,是由风将西北沙漠戈壁的成土和砂吹过来积累而成的,并且在这260万年中经历了37个全球气候变化旋回。"他的这个科学结论,使得世界各国科学家们从研究深海沉积物和极地冰芯得到的科学认识在陆地沉积物中找到了依据, 中国广泛分布的厚层黄土,现在已经成为与深海沉积物和极地冰芯并驾齐驱的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三部自然档案之一。如今,中国陕西的洛川,被称为是黄土研究的麦加,各国科学家朝圣般地来到这里,事实上也是对以刘东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地质与环境研究工作的认可。
 

1986年,刘东生在意大利瓦隆那黄土探坑中对发掘出来的古土壤层进行观察。
 
刘东生说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和预测未来。的确,黄土研究为人类今天面临的诸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提供着重要的决策依据。例如,他们的研究为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沙尘暴找到了历史缘由。一方面,沙尘暴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历史上就曾发生过,黄土高原也是这样形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些年人口增长,不断垦荒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裸露出来的沙土被风一吹就形成了沙尘暴。不过在刘东生的检测和研究中,人们惊奇地发现,美国夏威夷的农业竟然得益于亚洲大陆沙尘暴携带去的黄土。
 
跨越地球三极
 
1991年,刘东生担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这是亚洲人第一次担任轮职主席。然而,在担任过的众多重要职务中,最让他感兴趣的是中国科学探险联合会的主席,至今,87岁的刘老还是名誉主席。
 
一提到科学探险,老先生十分兴奋。
 
在他看来,想了解第四纪的冰期,走进青藏高原是最理想不过的。1964年,刘东生参加了中国组织的以冰川学家施雅风为首的一支阵容空前的科学考察队,攀登希夏邦马峰。希夏邦马在藏语中是“此地高山气候严酷”之意,是当时全世界十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惟一未被人类涉足过的处女峰。刘东生随登山队登上了海拔6000米的高峰,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块栎树化石。这块化石证明了青藏高原在200多万年中强烈地上升了3000米。这一发现成了刘东生此次科考的意外收获。此后,他又参加了珠穆朗玛峰、托木尔尔峰、南迦巴瓦峰的科学考察,这些研究开创了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新纪元。
 
和中国黄土相比,运用极地冰芯研究全球变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刘东生一直想亲自看看。1991年,已经72岁的刘东生,终于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起初科考队考虑到他的年龄,并不“欢迎”他,他不惜动用自己在学界的影响,四处游说。后来有人开玩笑说,刘老是“偷渡”去的南极。
 
5年以后,年近80岁的刘东生又禁不住北极的诱惑,远征那里的斯瓦巴德岛,而且还不畏艰险地登上了一座冰川。
 
刘东生在耄耋之年,完成了跨越地球的三极。他说:“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到月球上去看看”。
 
“我只是黄土之子”
 

1991年,刘东生在南极乔治王岛中国长城站。
 
刘东生在黄土研究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被国际公认为是“中国黄土古环境研究之父”。对此,刘老说实在不敢当,搞了一辈子的黄土不如说是“黄土之子”。理由是其师杨钟键先生等研究者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中国黄土和红土,为后来者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同时,自己还得到了李四光、侯德封等名师的指导,才有今天的研究成果。
 
2002年4月12日,刘东生在国际上获得了有“环境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泰勒环境成就奖”,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对于那次获奖在国内媒体上波澜不兴的状况,刘老并不感到意外。而对于今年获得的为全国上下瞩目的国家科技大奖,刘老感到十分欣慰,他说:“国家承认我们了,国际上也承认我们了,我们这些人工的最大光荣,就是国家和社会的承认,也可以说我为国家争光了。”
 
87岁的刘东生,腿脚灵便,思维敏捷,侃侃而谈,让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忘记他的年龄。弟子们总结他的养生之道:一辈子专注事业,淡泊名利;长年在野外考察,摔打筋骨,磨炼心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