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赵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15 2:0:26
科学时报:博导资质谁说了算
 
[科学时报 赵鹰报道]日前,东北某高校7名博导因不符合招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被学校暂停招博士生一年。与此相对应的是,20名相当年轻的非博导被学校批准招收博士生。而且,从今年开始,该校破除了博导终身制,改为每年一评。此举一出,引发了很强的反响,赞成者有之,观望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那么,博导招生的资质究竟为何,该如何界定呢?
 

博导们的资质应由行政决定,还是自由选拔?
 
国外很少限制
 
4月11日,记者联系到东北某校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但采访要求被拒绝。该负责人表示,博导被停止招生只是该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一部分,而具体情况不便于透露。因为是第一年进行改革,很多东西还在探索阶段,要等比较成熟以后再对外公布。该负责人还称,此前的一些报道,都没有通过该校宣传部,所以不能保证报道是否真实。
 
除了该校,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进行博导机制改革的高校已经逐步增加。如2005年,吉林大学的45名“博导”在选聘中落岗,被称为高校体制改革的“深源地震”,轰动全国。
 
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从2002年起,该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对博导招生资格的审查,达不到要求者暂时停止招生。到了2007年,该校继续推进改革,从副教授中选拔博导。同时,该校还打破了学校的界限,在本校副教授参加评选博导时,校外高水平的副教授也可以申请。
 
此外,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尝试。
 
不过,对于博导机制的改革,在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博导中争议颇大。他们都提到了一点,即在绝大多数国家的高校里,对于博导没有过多的限制。
 
北京某大学的博导马杰表示,据他所知,国外副教授就可以带博士,甚至比这要求还低。但并非每个学校每个学科都可以招博士。
 
北京另一所高校的博导章啸则表示,发达国家没有像我国这样,只有教授才可以做博导,博导没有什么资格可言,助理教授(相当于我国的讲师)、副教授都可以做。
 
从这些博导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尤其在欧美的大学里,只要是教授就有资格指导博士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博导与非博导的区别。而且,即便不是教授,只是助理教授,只要有相关的研究项目和科研经费,就可以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一点和国内的区别比较大。
 
对于中国高校当前的博导制度,章啸认为,我国自从改革开放后恢复博士招生以来,博导变成了教授之上的一种变相职称,在做了教授之后,必须在拥有博士点的学校,才可以当博导,而且还需要再评一次,评上了才有资格。博士点每年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虽然是专家评,但主导权却在主管部门手上。也就是说,中国只有行政部门才有决定哪个学校的哪个学科拥有招博士的权力。而博导的评审,基本上跟评教授一样,属于一种官僚控制的资格授予行为。
 
行政主导过度
 
事实上,教授要成为博导,其中行政力量确实起着主导作用。
 
吉林某大学出台的选聘细则明确要求,博导必须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正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他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近5年来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居本学科前列。而对于新增的博导,要求更加具体,甚至要求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而在黑龙江某高校,凡是要招生的博导,学校将对其近3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鉴定、科研获奖情况、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情况和指导研究生情况等进行审查。该校规定博导招生的基本资格为:近3年中年均在美国《工程索引》(EI)、《科学引文索引》(SCI)刊源期刊或国际期刊、国内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文章当量数1篇以上;近3年中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研究项目;从事基础性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博士生导师,近3年内年均进入学校财务的科研经费应分别在1万元和5万元以上。
 
然而,对于这些行政上定下来的标准,受访的博导们却不认可。
 
北京某高校的博导陈海表示,很多学校在制订这些规则和标准时很少通过教师,教师的权利根本得不到体现,但是,最后教师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规则和标准。这实际上是行政力量过度膨胀的结果。
 
陈海提到,现在他所在的学校要求,博导招第一个博士生时不需要向学校交钱,但招第二个、第三个时就要向学校缴纳一定的费用。虽然这种规定可以控制个别导师招生过多,但他认为像这样的规则还是可以直接取消。因为只考虑导师有没有经费,而不考虑有些学科的导师的具体情况,只是用“大一统”方式来要求所有导师,实际上缺乏统筹。
 
而在北京的另一所高校,要求导师招生交费的改革也引发了教师的抵制。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导师表示,现在招一名硕士交14400元、招一个博士交21600元。他认为,给学生发补助本来是自觉行为,现在行政上非要这么硬性规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据他所知,现在已经有导师表示不招研究生了。连他自己在今年的招生中也退掉了一个名额,只招一名硕士生。“既然要交钱,招不招以及愿意招几个应该由我们说了算。不招学校也没办法。”
 
章啸认为,中国的大学,所谓资格评审,基本上是主要行政领导说了算,具体标准各个学校不一样,但教授都没有制订规则的权利。换言之,这种资格评审以及后面的考核,严重缺乏公信力。
 
上海某大学博导柳明直言不讳地说,在中国的高校,要成为博导,有4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和行政人员搞好关系。二是要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包括同行等。三是能要得来钱,即能申请到课题。四是要精于攻关,左右逢源。
 
然而,柳明认为,一个教授、副教授有没有资格招收博士生,应该看其两点。一是本人的专业水平是否达到指导博士生的水平,这一点应该说同行评议最好;二是看本人在研究中是否有独到之处,即有所创新,能够自成一统。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形式超过了内涵,属于一种工具主义的错误。
 
马杰则表示,博导问题只不过反映了中国当前学术官僚化、官僚假学术化的大背景。
 
有些门槛是人为设置的
 
行政力量的过度主导让博导们感到很无奈,因为在现实中,他们不得不经过一系列的拼搏和奋斗,最终通过行政审批而成为博导。实际上,受访的几位博导均提到,博导的资质究竟如何,还是应该是自由选拔,而不是采取过多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即其所培养的博士毕业生的质量如何,用人单位有发言权。如果博士毕业生的质量不高,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再报考该博导的学生自然就会减少。
 
对此,马杰表示,标准当然是有的,但很难界定。但按照“量化考试”的办法考出来的合格者,实际上在同行心目中可能是一个不合格的人,而考核不合格的反而可能是非常优秀的博导。“在中国,博导成了一种权力、利益、头衔!”
 
章啸则表示,博导的水平,实际上是他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而现在往往以能拿到多少国家课题作为标准,社会科学大多数课题往往意思不大,甚至属于无病呻吟和政治宣传,但如果拿不到课题,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能否做博导,关键应该看教师的水平、研究项目以及学生是否乐于跟着导师做这个项目,而不是看他有多高的职称。
 
山东某大学的刘向副教授也表示,要当博导,需要过的门槛太多,而有些门槛就是人为设置的,和真正考量博导资质的关系并不大。尤其是博导和待遇关联起来之后,为了争博导的名分,滋生了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他表示,这方面应该好好借鉴西南联大的那段历史。即行政主要是做好服务工作,学术上的事情应该由教授自己管理。而当时的西南联大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培养了很多后来称得上大师的学生,创造了其独特的辉煌。(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