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章迪思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08-4-7 11:20:45
上海:创业孵化器内中小企业“孵化”出首位硕士生
 
高校和大企业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并不鲜见。不过现在,创业孵化器内的中小企业也发挥起了人才“孵化”的作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4月6日透露,由中心内在孵企业和华东理工大学合办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成功“孵化”出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被“孵化”的学生和企业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张伟和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张伟兴奋地告诉记者,前几天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而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东升公司实习的一年里,他参与的搅拌研磨机的设计工作。他回忆起研究生一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当得知有东升公司的实习机会时,他也曾犹豫过:别的同学都去大型外企实习,自己去一家尚未从孵化器毕业的小企业,是否显得“低人一等”?后来得知,东升公司正在设计研发一套新型搅拌研磨机,急需理论功底扎实的“学院派”研究生在设计和试验中发挥作用。“大型外企的同类机械大多直接进口,很少自行设计,还要让实习生参与设计,更是几乎不可能。想明白这一点,我满怀信心去了东升,报到后第三天就住进他们的生产基地。”
 
“虽然在书本上见过大型搅拌研磨机的照片,但是第一次见到近5000升容积的实物,还隆隆作响,真把我吓了一跳。”而小张的工作,就是和公司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出比这套性能更高、成本更低廉的搅拌研磨设备。设定结构参数、尝试不同的物料配比、分析故障原因……这些工作既考察小张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提高了他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段实习经历在毕业求职过程中也为自己“加分”不少。由于亲身参与大量实际工作,在面试官的连续发问下,小张总能侃侃而谈,最终顺利找到了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在东升公司总经理施晓旦眼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公司也十分受用。作为成长中的科技型企业,客观上很难建立一支“大而全”的研发团队,尤其缺乏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从高校“请”人才“外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现在由小张参与设计的新设备已交付使用,为公司创造不小的经济收益。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韩明远表示,今后还将在其他相对成熟的在孵企业内尝试这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