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3-5-27 14:36:51
非典时期 我们如何读书
徐光宪致北大离校和在校同学们的一封信
 
非典,打破了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部分学生的离校,部分课程的停课,使大家拥有了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自学时间。非典让我们更多地思考,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利用宝贵的时间,不间断地学习。
 
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长途迁徙的路途中背英语单词,在休息的间歇上课。就是那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和学术大师。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在《致北大离校和在校同学们的一封信》中,讲述了西南联大学生的学习故事,告诉我们自学能力的重要。
 
在此,本刊全文刊发徐光宪院士《致北大离校和在校同学们的一封信》,希望能对离校和在校的大学生朋友们有所启发。——编者

徐光宪(前排右二)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的部分同学合影。

 
北大化学学院团委周江同志发来要我推荐书目的信和附来北大团委发起的“网上读书计划方案”已收到。我觉得这个计划方案很好。“终身学习、终身读书”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共识。团委提出的读书计划,不仅仅是抗非典的应急措施,而且可以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在推荐书目以前,我先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我的同学唐敖庆学长告诉我的。他是北大的校友。在抗日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不久千里行军,步行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行军途中,每个同学的背上挂一块纸板,上面写满英文生字,供走在后面的同学学习。记住了这块纸板的生字,可以走到另一位同学的后面,再学另一块纸板上的生字。这样经过几十天的行军,记住了几千个英文生字。所以西南联大毕业的每一个学生,英文基础都很好,如有需要,都能用英文讲课。唐敖庆还告诉我,他们晚上休息时,和学生们一起行军的曾昭抡教授,还给学生讲课。因此西南联大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培育了不少人才,包括许多两院院士和在海外的李政道、杨振宁等。
 
第二个是我自己的经历。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我在浙江大学附属高工二年级学习。1937年12月浙大西迁,附中被迫解散,我只好回到我在绍兴上虞乡下的老家休学,到1938年9月才到宁波乡下的宁波高工复学。在家休学的半年多时间,除了帮家中做一些事以外,我主要是自学,做完Hall and Knight的高中代数和Smith and Gale的解析几何的全部习题。这样我到宁波高工时,经过考核,插入三年级,没有因休学吃亏。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也是靠自学做习题打下的基础。所以自学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5月4日北大新闻网上看到林建华副校长的答记者问讲道:“自学能力是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古今有不少大科学家、大学问家都有独特的自学经历。希望离校的同学抓紧时间,在这个非常时期,多读书,勤思考,努力自我提高。”这段话讲得非常好。
 
所以我对离校的理科同学的第一个建议是“提高自学能力,多做习题”。如果你是化学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就可在家中做物理化学的习题,千万不要看习题解答之类的书。只有自己多做习题才能真正掌握物理化学。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学习物理化学,老师只要求做200多道题。大学毕业后,我觉得没有掌握物理化学。所以在当助教时,我把Noyes and Sherril著的《Chemical Principles》书中498道习题全部做完了。从此我自信物理化学读通了,过关了。我读通物理化学,使我终身受益。我不嫌其繁地讲这些,只是想说明“做习题”的重要性。后来我看了《鲍林传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在第73页上写道,鲍林在进加州理工学院前,也曾经解答了Noyes and Sherril著的《Chemical Principles》上的500道(实际是498道)习题。鲍林说:“(我做完这500道习题后)大大加深了对物理化学的认识。Noyes对逻辑的缜密思维的强调,以及他引导学生去发现定律和规则的技巧,对我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影响巨大。”
 
为了说明多做习题对理科学生的重要性,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北大校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他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第173页上有一段话:“我刚上中学的半年住在身为教授的伯父家。他见我下学后很空闲而问我,我说老师安排的数学作业都做完了。他说那不行,数学书上的题全部都要做。从此我就按他的话做了,其影响十分深远。”
 
影响怎么深远呢?黄昆在大学学量子力学时,做了大量习题。1945年到英国去留学,和英国大学的研究生比较,他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就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他在获得博士后,到爱丁堡大学M.Born教授处去访问半年。M.Born教授是晶格动力学的创始人,也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与黄昆几次谈话后,发现黄的量子力学理论基础非常好,就建议和黄昆合作写一本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晶格动力学专著。黄昆从1948年开始,在四年时间内,不仅以严谨的论述和非常清晰的物理图象对这个固体物理学的新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而且还以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发展和完善了这个由M.Born开创的领域。这部名著自1954出版以来,一直成为固体物理学的奠基性的经典著作,国际上几代固体物理学家都通过学习这本专著了解晶格动力学这个领域。
 
除了黄昆以外,据我知道有成就的科学家中,年轻时依靠自学多做习题的大有人在,同学们可以在院士自述中看到。所以我想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但这本书太厚,有988页。为了节省同学们宝贵的时间,可以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的《中学生文库精选续编》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只有200页。在这本小册子中选了41位院士的自述,例如钱学森先生写的回顾与展望,就很有启发性。以上是对理科同学推荐的。对于文科同学,《中学生文库精选续编》中有《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中国作家自述》等,我虽没有读过,也想去买来看看。
 
其次,我想推荐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2001年12月出版的一套《诺贝尔奖百年鉴》丛书,共29卷,每卷是一本8万字的小书。我是从事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对今天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不大熟悉。所以第一本挑选看的是《叩开生命之门》,看了几节后就把我吸引住了,放下手边工作,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这本书对20世纪生命科学的进展,做了很好的概括,读后很有收获。第二本我选看我熟悉的领域,陈敏伯教授著的《走向严密科学:量子与理论化学》,看后觉得内容有许多新意,是在化学领域对诺贝尔奖的反思,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的科普书。关于化学方面的还有《20世纪化学纵览》,《现代有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现代分析技术》等小册。然后我又看了《宇宙佳音:天体物理学》,作者是天文学专家,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既全面介绍了100年来天文学的辉煌成就,还对天文学发展中如何突破困难,如怎样提高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有细腻的描述,并激励青年人努力创新,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接着我阅读了其他各卷。我非常喜欢这套书,认为这套书很有特色。
 
第一编者策划和组织编写《诺贝尔奖百年鉴》的指导思想很好,有新的创意。我觉得他们的目的,是想编写一套高水平的科普小丛书,用不到250万字的篇幅,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把20世纪在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三大领域的主要成就介绍给读者。他们很有眼光,选择诺贝尔奖为主要内容,因为诺贝尔奖确实代表了20世纪100年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的最大成就。
 
第二,他们不是按照颁发的年份,一个一个地介绍诺贝尔奖的内容,而是分为26个领域,每个领域写成一卷8万字的小书,以该领域的进展为脉络,把相关的获奖内容和获奖科学家的成就组织进去,最后附表备查,还有三卷综述三大学科,我很欣赏他们的这个创意。
 
第三,他们选择的作者很好,一般都有多学科功底,很好的理论修养,并且有从事科普创作的热情和愿望。作者行文能够深入浅出,总结概括简明扼要。
 
第四,这套书不但对于大学生、研究生、中学教师、优秀高中学生和社会人士是很好的科普读物,而且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学教师和专业科研人员也很有用。因为现代科学发展太快,分工越来越细。一位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中是专家,但在别的领域就是外行。而现代科学发展的生成点,往往在学科的交叉领域,甚至是大学科的交叉领域。所以当代科学家要求有宽广的知识面,他也需要了解他本门以外学科的主要进展,而《诺贝尔奖百年鉴》这套书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
 
预祝北大同学们在抗典斗争和学习丰收两方面取得双胜利!
 
徐光宪
 
2003年5月24日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