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高校所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引起了舆论热议,许多人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招生新举措能不能解决特质学生的招收。对此有专家指出,考试改革面向的是大多数人,真正的偏才怪才只是很小很小的群体。(《中学校长推荐制不只是选偏才:别模糊了教育改革焦点》,《解放日报》2009-12-01 06版)
如果把偏才怪才界定为显示了突出能力,而多门课程不及格的那个群体,那这个群体的确只是极少数。而且,有些学生尽管显示了很高的才气,但却不是那种在任何考试中都能稳操胜券的考试高手。如果不实行“特招”,录取分数线较高的高校也没有渠道来吸纳这些学生。所以,在招生改革中推出自主招生,又在自主招生中完善推荐办法,其意义就是要对这些特质学生给以更大的关注,使他们从统一高考考分的困扰中解脱出来,这显然不能认为只是一件小事。
校长推荐当然要推荐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不见得考试成绩最高的人就是最应该被推荐的人。学生学习优秀的标准,不是要求他们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全优(或者高考课程全优),而是应该要求他们各门课程的成绩都能达标(或者说及格),而且又能显示某方面的特长。这种特长,可以表现为某一门课程拔尖,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钻研的深度或许已经大大超越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可以表现为他们对学校课程范围之外某一领域的钻研。如果所推荐的是一批虽然成绩优秀但是缺乏特质的学生,那就使自主招生变成了高校之间的一场提前一轮的生源争夺战,对于扭转时下应试教育的积弊没有什么意义。
任何教育都不能鼓励偏科,但偏科生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其知识结构的特异性,他们中的优秀人才往往不是高分考生所能替代的。现在我国高考考生每年有近1000万,即使偏科生中的优秀人才只占其0.5%,那么也有四五万人之多,每年损失四五万人才,对整个国家而言似乎也不能说是一个小数。对这批人的进一步培养要作为另一个专门的话题来讨论,要求高校吸纳这些学生,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许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这不完全是一个招生改革的话题。
解决招收特质学生的问题,将有助于拉动统一高考的改革,特别是推动高考难度的降低。拿目前“985工程”的39所大学每年的招生总数来说,大概不会超过15万人,相比于总数为近1000万的考生,也只是一个“极少数”,但是当高考作为高校招生的单行道时,试卷的难度很大程度上正是为着这些高校的招生要求而设计的,而我们却让绝大多数考生都因之卷入题海战术的旋涡中去。一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正是使部分优秀学生的选拔有可能摆脱统一高考的轨道,从而为统一高考降低难度提供了契机。就是说,极少数考生的解脱也将导致大多数考生的解脱,这是无可置疑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让教育从平庸的困境中挣脱出来,让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有特质的学生有条件接受与他们水平相匹配的教育机会。一旦我们的教育焕发了活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也就不会是遥远的了。(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09-12-25 A3 周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