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梅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9-2-19 16:34:59
《自然》社论:中国科学亟需新型学术社团
这会促进科学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从容面对种种挑战
 
2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集体责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ies),批评了中国专业学术团体的现状。该社论认为,中国科学家必须有效地组织起来,中国科学才能健康发展。
 
该社论说,近来在中国吵得沸沸扬扬的干细胞疗法已经引起卫生部门的担忧。至今并无明确证据表明这些疗法管用,但也没有证据说明它们对人体有害。目前仍有成千上万的人准备花费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金钱来尝试这种疗法。问题是,医生们是否利用了病人们想要得到治疗的急切心态?人们又该如何认清这一切?
 
社论说,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应该到国家干细胞学会去寻求指导。但可惜的是,中国并没有这样的学会。中国的一群科学家,包括很多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研究人员正在设法创建这样一个学会。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只成立了附属性质的相关“二级”机构。这些二级学会协会没有经济自主权,决策也必须通过其母机构。
 
社论说,种种事例表明,让科学家团结起来对中国有利而无害。这不仅会帮助促进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从容面对种种挑战。
 
社论表示,中国科学家需要新型的社会团体。中国南方的科学家经常不了解北方科学界的状况,反之亦然,而当前的大部分学术团体运行得并不是很好。年会经常成为了炫耀的机会,精英科学家昂首阔步,夸夸其谈,他们根据血统而不是科学观点形成派系。大家都不重视向学界引见研究生。建设性批评意见更易被当作是翻脸的手段,而不是真知灼见。结果,许多科学家根本懒得参加这类会议。有时候一些大工程确实将研究人员聚集在了一起,但是工程的策划会更像是在瓜分“战利品”,而不是构建最富建设性的研究计划。
 
社论称,这些缺点导致中国科学失去竞争力。更强大的学术团体将为更好的交流和更高产的合作铺平道路,也将为科学批评反馈提供平台。而这反过来又将鼓励大批诚实的批评家的出现,然后资助机构才可以咨询他们。现在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资助机构并没有听取多种声音来获得来自学界的代表性观点,而只是听从了某几个人脉广泛的科学家。强大的国内科学团体另外一个好处是,它可作为与其它地方科学家和团体进行建设性接触的参考点。而且,它们也可成为政府的咨询部门。
 
社论最后说,中国只拥有小型研究团体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科学现在对于中国的声誉和利益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中国如果要更充分地从其中受益,研究人员的“网络化”也应该允许繁荣发展。(科学网 梅进/编译 何姣校)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