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以超 来源:财经网 发布时间:2009-5-1 23:56:58
关于流感的Q&A
 
问(Q):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在新闻中一再提到“宿主”这个概念?
 
答(A):病毒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微缩”的生命形式,不要说与人、猪比了,就是和细菌比,也大概只相当于其1/100。自从1898年世界上第一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5000种病毒。可以说,人类生活在一个病毒出没的世界。
 
虽然这些不同种类病毒的大小和结构千差万别,但一般都有着共同点,比如,所有的病毒都拥有基因,就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或者RNA(核糖核酸)组成的比较长的分子,可以传递遗传信息。此外,病毒表面还有蛋白质,以保护这些遗传物质。有些病毒甚至还拥有脂肪构成的包膜,为基因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病毒本身并不是细胞构成的,所以无法象其它生物一样通过细胞分裂延续种群。它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宿主,比如猪或者人,利用宿主自身的细胞“机器”,来完成自我复制和组装,从而实现“传宗接代”。
 
流感病毒的大小,约为一根头发丝的六百分之一,所以肉眼无法看到。与人类不同,它的基因是由RNA构成的;所有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其可能的宿主。
 
Q:一般人患过一种疾病之后,往往会产生免疫能力,但为什么流感就不行?
 
A:简单一句话说,流感也是被逼的。
 
没有人知道流感的历史有多长,反正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就有关于流感的记录了。对于很多人而言,都会有流感的经历,当然大部分都是季节性流感。想想看,如果所有得过流感的人,都产生了免疫能力的话,那么流感病毒家族的传承将何以为继?
 
因此,在这种进化的压力下,流感病毒成为最臭名昭著的“变色龙”。即使就季节性流感病毒而言,每年基因也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异,使得人体内的免疫能力变得无效。当然,大部分这些微小的变异,只是为了应对人体的免疫能力,一般不会使得病毒本身的蛋白质发生变化。
 
这就意味着,对于已经患过流感的人,并没有什么“免死金牌”可言。闪电不会总是击中同一棵树,这种谚语对于流感来说并不适用。
 
Q: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有什么区别么?
 
A:通俗一点说,在猪之间传播的称为猪流感,在禽类之间传播的称为禽流感,而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称为人流感。
 
不同的流感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比如受体等。但实质上区别不大,因此,流感往往会跨越界限,在猪、禽、人之间交叉传播。
 
比如,猪除了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人和禽流感病毒,同时再去感染人。同样,禽流感也曾走出禽类天地,在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埃及等地造成人员死亡。
 
Q:流感所谓的A型是什么意思?H和N又分别是什么意思?
 
A:流感共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野生的水禽。但是,这种病毒有时候也会感染家畜,甚至导致人流感爆发。
 
在这三种类型中,A型流感病毒是威胁最大的一种病原体,先后造成过多次全球性流感大爆发。
 
根据抗体对这些病毒的响应,A型流感病毒又可以分为多种血清型。比如这一轮流感,是H1N1型的,1918年造成全球大流感的也是这种血清型。而此前的高致命性禽流感,是H5N1型的。
 
所谓H和N,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H是血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有如病毒的钥匙,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N是神经氨酸(Neuraminidase),能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根据H和N的形态,A型病毒可由15种不同的H子型和9种N子型排列组合而成。
 
Q:这次造成流感大爆发的病毒,被普遍认为是猪流感H1N1基因重配之后的新病毒。有人担心H5N1与此次变异后的H1N1再次发生重配。为什么会发生基因重配呢?
 
A:我们可能需要更详细地解释一下流感病毒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家都知道,人体的遗传信息,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一对双螺旋的DNA来遗传的;但流感病毒却一样,其基因是由八段RNA片段构成的。
 
而RNA作为一种长分子,又是由更基本的四种碱基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尿嘧啶(U)。
 
如果宿主,比如猪,同时被两种病毒感染的话,那就意味着,猪的某个细胞,就同时变成了比如H1N1、H5N1两种病毒复制和组装的“工地”。想想看,来自两个病毒的16个RNA片段,都要挤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复杂的工序,出现“张冠李戴”的小纰漏也是难免的。比如H1N1病毒,不小心把含有H5N1“信息”的RNA片段组装进自己的“生产线”上去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重配之后的病毒,都会表现出新的特征,因为也许你不小心组装进来的,只是毫无意义的碎片而已。但也有可能你不小心拿进来的,正好是有决定致病性或者传播能力的RNA片段,那新的病毒就有可能兼具双亲的特征,形成“杂交”优势。
 
Q:既然流感病毒很容易变异,甚至基因重配,是不是意味着流感疫苗或者抗流感药物,很可能就完全没什么用?
 
A:也不用这么悲观。虽然病毒的基因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但往往这种变化都是缓慢积累的。它总有很多基因,是保持不变的,否则它就不再是流感病毒,而是一个新的物种了。
 
决定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性等主要特征的,往往并不是单个基因,而很可能是多个基因;多个基因一起变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因此,对于新的流感病毒,传统的疫苗或者抗流感药物即使不能完全“对症下药”,往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其症状,或者延缓其传播速度,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
 
从军事上而言,在无法或者来不及准确定位的情况下,用面源火力来覆盖点源目标,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Q:既然这样,专门为这次猪流感而研制全新的疫苗,又有什么意义?
 
A:当然有意义。因为疫苗所假定的“目标”病毒与实际出现的病毒越接近,往往保护能力就会越强。针对东施的东西,用到西施身上,可能效果就差点意思。
 
世界卫生组织可以选定新发现的流感病毒毒株,甚至加上科学的猜测,比如这种病毒下一步有可能怎么变,重新构建之后,作为“靶子”来研制新的疫苗。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阻止病毒的蔓延,虽然无法说有绝对把握。
 
Q:戴口罩,能否预防新出现的流感吗?
 
A:对于所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而言,口罩都是有作用的。毕竟,空气中的飞沫,是一个主要的传染渠道。
 
当然,口罩越高级越专业,效果也会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对简陋一些的口罩不起作用。
 
不过,对于只出现散发病例的地区,戴口罩的必要性并不大。遵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经常用肥皂洗手,并且尽量避免接触病死家畜,也许更加重要一些。
 
Q:吃猪肉安全么?
 
A:在中国人的肉食消费中,猪是大头。只要你没有生吃猪肉的爱好,煮熟的猪肉还是安全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显示,中国有谁是因为吃猪肉而患流感的。当然,要避免接触病死的猪,因为之前也有过养殖工人感染的个案,虽然症状并不严重。
 
Q:中国有9亿头猪,会不会也变异出这么可怕的流感病毒?
 
A:中国的猪携带的猪流感病毒,虽然以H3N2型为主,但也有不少都携带H1N1病毒。因此,从理论上讲,无法排除任何突变的可能,甚至比这一波更加凶猛。
 
但是,考虑到中国尚未爆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说明中国之前的猪流感病毒,还是低致病性的,不具备人际传播的能力。
 
鉴于猪没有翅膀,不可能象飞禽一样长途旅行;即便有人愿意拿飞机运猪,也还有边境的藩篱。因此,即使墨西哥的疫情是由于猪身上的病毒变异引起的,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中国的猪分享。
 
因此,再重复一遍,中国的猪发生完全同样的变异的可能性不大,但无法排除其它潜在变异的可能。因此,加强对中国猪群的疫情监控,是一项长期任务。
 
Q:在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控制猪流感蔓延这么困难?
 
A:因为要控制蔓延的话,面临科学上和政治上的双重考量。
 
从科学上而言,墨西哥本土的医疗资源和能力不足,对于病毒的源头追溯非常困难。这就使得我们对于这种新发病毒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盲区或者说空白,无法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政治的担心也是很重要的。由于流感病毒往往有着一到四天的潜伏期,往往在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比如发热、咳嗽等的情况下,就已经把病毒传染给他人。因此,仅仅对跨境人员测量体温,或者自行申报,根本无法有效阻止传播渠道。更何况,像美国、墨西哥边境,还经常存在非法偷渡行为。
 
从科学上来说,最为稳妥的办法,当然是对来自疫区的人员或者家畜,实施足够长时间的隔离,以更确切地排除危险。但这样做,往往会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Q:有人说世界卫生组织在确定传染病级别的时候,过于考虑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就是一定要等到发达国家大规模蔓延或者死人,才宣布提升警告等级。怎么看这样的“歧视”?
 
A: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概念是对的,什么时候都是对的。但如果说这种情况真得多少存在的话,也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因为在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官僚主义以及医疗资源短缺,往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疾病的威胁。仅仅看个别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容易传递出失真的信号。
 
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从能力到资源储备都相对完善,都更容易客观评估病毒的危害。经验证明,一旦某种病毒在美国已经开始造成危害,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后,其破坏性都会乘以一个倍数;所以,发达国家的疫情更应该引起全球的警惕。
 
Q:不同的人种或者民族,对于这一轮流感的抵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吧?
 
A:不同人种或者种群的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不同的人群,对于个别疾病的易感程度,也的确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
 
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不同的人种对于流感的抵抗力,有太大的差异。即使有些表现出来这种假象,也往往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而非人种差异本身。
 
Q:这次流感称呼为“猪流感”,是不是一种错误?
 
A:肯定有不妥的地方,但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最初人们发现,导致此次流感爆发的,包含有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所以称为“猪流感”。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今也沿用这一称呼。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次的流感和猪的关系,其实并不明显。而且,其基因也不完全来自猪流感,更像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病毒。因此,称其为猪流感,容易使得人们下意识地以为其风险性完全来自猪,而不是人。
 
总之,这也是医学还不够足够进步造成的缺憾。如果我们对这种新病毒一无所知,肯定就会自然而然地拿地名来命名了,比如“墨西哥流感”或者“北美流感”,就象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一样。
 
原文链接:关于流感的Q&A
 
相关专题:猪流感探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