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人来说,上大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工作。而在河南农业大学,目前有一个“村官专业”,对大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到农村去,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这个专业是如何设立的?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又是如何设计的?《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河南农业大学,与这个特殊的村官专业近距离接触。
省委书记:高校可以开办村官专业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离不开大学良好的教育培养。我想问一下,现在的高校里有没有‘村官专业’?”在2008年4月28日召开的河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讲话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一项着眼于长远的举措,教育部门也应该跟着这个思路改进工作。高校可以尝试设置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村官专业。
“村官专业关键是要设置与农业发展、农村基层管理相关的课程,如在目前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涉农专业开设这些课程。”徐光春说,“学生在校期间,也可以专门辟出半年左右的时间到农村去做‘见习村主任’,四年后到村任职,整体素质肯定与现在从与农业、农村毫不相关的专业中选拔出来的学生不一样。”
当时,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程传兴正在会议现场。听到这里,他为之一振。“开设村官专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大好事,也是学校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作为农业大学,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顶天’是指高端专家型人才,‘立地’是指到基层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型人才。”程传兴告诉记者,“在‘立地’方面,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空间。开设村官专业,培养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更好的‘立地’型人才,正是占据这一空间的有效途径。”
通过咨询省里有关领导和专家,又经过多次研讨,在河南农大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得通过。很快,学校又接到了河南省教育厅下达的批复和招生计划。就这样,全国高校首个村官专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在众人的期待和热议中开设了。2008年,这个村官专业面向河南本地招收文、理科学生各30人,招生情况十分火爆,共有 931人上线。2008年12月25日,村官专业从河南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中独立出来,成为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与副省长刘满仓专门赶到学校,为该学院揭牌。
课程设置“土里土气”
“听说咱下学期要学养猪,还要学猪崽的预防接种。”村官专业学生王绵的话引起了同宿舍姐妹的注意。
“啊?太好了!这两年,老家有不少人养猪都致富了。毕业后,我们就可以带头养猪致富了。”一心想回老家鹤壁市做村官的王桂香叫了起来。
“有啥稀奇的,咱还要学种蘑菇、学种菜哩!养猪风险太大,还是种菜好。”平日话不多的廉晓破天荒发了言。
“哈哈,王桂香,以后你可以赶着你的猪到廉晓家的菜地里串门啰!”爱开玩笑的陈会杰早已笑了起来。
河南农大校长张琼说:“村官专业要培养的,是掌握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据河南农大教务处处长尹新明介绍,60名村官专业大学生进校后,该校加紧向省领导、农村问题方面的专家、市县乡三级干部和在职优秀村官请教,并结合该校教育经验,制定了3年理论教学加1年见习实践的培养方案。其中,理论教学采用“专业+辅修专业+选修课”的方式进行。
在村官专业的课程表中,《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了农村基层工作方法、农村政策学、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十多门与农村有密切关系的管理类课程,还看到了作物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治等十几门“土里土气”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分,占该专业课程总学分的80%以上。“管理类和技能类是村官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立足于帮助大学生进村后能够融得进、站得住,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尹新明说。
素质培养“内外兼修”
“老大爷,您抽根烟吧?”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笑着说。
坐在台阶上的老大爷看了看男孩,谨慎地说:“我不抽,你有啥事?”
男孩一屁股坐在老大爷身边,说:“我是河南农大的学生,在做一项关于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问题的调查,您能说一下吗?”
“我不能说。万一我说错了啥,上面找我的事儿咋办?”老大爷很坚决。
无论男孩怎样费尽口舌,老大爷都只是摇头,最后竟站起来走了。
这是村官专业学生王智豪的一次尴尬经历。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因为专业特殊,所以学校非常注意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经常让他们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挫折,但与其他专业同样大一的学生相比,我们觉得这让我们离社会更近,更加成熟。”
王智豪和王桂香都表示,刚来时,他们对村官专业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感到很迷茫。但在学校邀请很多在职大学生村官为他们现身说法后,他们逐渐找回了信心。
本科毕业于河南农大的“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柳波,曾先后五次受邀走上农大讲台。 “他帅气、口才好,给我们讲的东西很实在,大家听了感受很深。”王桂香满脸崇拜地说,“有一次,他所在村的一位孤寡老人生了病却没人管,他就把老人背到村里的医务室,自己垫钱替老人看病。看完病,他又把老人背回去。当时天气很冷,他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老人穿。他幽默地告诉我们,做了好事不用自己说,别人自然会说出去的。这种心得让我们感觉很真实。”
王桂香告诉记者,他们在了解师兄师姐们的激情、成功和挫折的同时,明白了村官的意义。“现在,我一心想的都是怎样使自己更优秀。因为我知道做一名优秀的村官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在有真本事的基础上讲究方法和技巧。”
“村官”学院党委书记郑东方说,村官专业课程中,农、林、牧类和管理类课程多由学校的教授任教,而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调查、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课程,则由省社会科学院、省委组织部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任课。在村官专业学生第四学年见习实践的前几个月,学校还会邀请“百强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优秀县乡村干部、民政部门和农合组织负责人等为学生们举办专题讲座。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见习实践阶段,主要是让见习村官们熟悉村官工作的内容和职责,检验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要求他们结合当地产业基础状况开发特色创业项目方案并实施。同时,见习实践的过程要求写进他们的毕业论文中。学校对论文的审核,主要依据他们在村里实施创业项目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结合他们在村里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的情况和对村里的建设发展规划。论文通过后,学校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
“为使他们扎实地学好农学类技能知识,学校会在他们大二时建议他们选修农学类第二学位,争取毕业时80%的人能拿到‘管理学+农学类’双学位。”郑东方说。
王桂香开心地说:“同样的学费,我们见的老师多、学的知识多、参加的活动多。只要肯用心、下功夫,相信毕业后我们个个都是优秀的村官。”
培养措施机动灵活
2009年4月19日,河南农大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辽宁省鞍山市委组织部选拔的28名大学生村官。10天时间里,这群特殊的“学生”听了村官专业学生的部分课程,还听了河南农大为他们安排的特色讲座。
鞍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听完课,大学生村官们一致表示收获很大。一些村官希望农大能通过网络远程教学,对他们继续进行农村致富技能的培训。”
在开设村官专业后不久,河南农大便将村官专业的培养对象扩展到了在职的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优势和在村官培养方面的经验,为一些地方的在职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
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大学生村官,2009年5月12日,河南农大又从全校大三学生中选拔60名学生补充到村官专业中。郑东方说:“这些从众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热爱基层工作,愿意到农村去,工作积极性和能力都有保障。我们提前一年对他们进行村官工作方面的强化培养,能进一步提高他们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另据介绍,2009年4月,河南农大与安阳市汤阴县达成了一项协议,由汤阴县选择15个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村成立“村官乡村工作站”。学校从大三学生中选拔出来的60名学生,将在今年9月接受由高校专家、省市县领导和现任优秀大学生村官主讲的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培训后,进入该县工作站做见习村官。
“每个站分配5到7名见习村官,实行一个教授加一个地方官员的双导师制,工作重点是立项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或在当地原有经济项目上进行产业链拓展和技术升级。”郑东方说,“对优秀的创业项目,安阳市、汤阴县和学校会利用各自的创业基金予以支持。一年见习期满,他们可以直接留在本地发展创业,也可以参加本地或外地的村官考试。一批学生见习完毕,他们的项目却留了下来,下一批学生可以接着做,‘村官工作站’就成了‘村官流动站’。”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对这6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要求与村官专业学生相同,围绕所在村的发展进行开题和写作;毕业后,他们除能获得原专业学士学位外,还可能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张琼校长说:“我们着手在全国创新性地建立‘村官乡村工作站’,就是希望使村官们留得住、流得动。我们希望把村官专业打造成培养农大学子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摇篮、全国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平台和国家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的探索实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