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研究生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
白春礼阐述中科院研究生教育根本任务 |
7月2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全体委员就研究生院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公布了新学期开始实施的教学改革措施,学术委员会还对聘请的35位委员颁发了证书。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在出席会议时指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生院的战略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心浮气躁。传统的理念对教育功能的表述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但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日渐多样,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导致多样化办学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如何肩负自己的使命,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凝练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提升办学品牌已成为研究生院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
在讲话中,白春礼对研究生院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表示满意。据了解,从2000年到2008年,到研究生院北京集中教学园区参加集中教学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如2008~2009学年共计4726位一年级全日制硕士生参加集中教学的学习,这些学生的学科专业涉及43个一级学科,分别来自90个培养单位。从2000年到2008年,开设课程已从331门增加到1178门。截至目前,研究生院“空中课堂”已积累1008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在线视频课程749门,课程讲义259门),教育频道已增至21个,注册用户50960人,总访问量已达到60.9万人次。
白春礼指出,自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研究生院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方针,按照“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原则,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中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近年来,研究生院教学在规范性、系统性、前沿性、综合性、学科覆盖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研究生院北京集中教学园区参加集中教学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研究生院课程开设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博士生课程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网络课程评估全面展开;教学督导、巡查工作不断加强,巡考制度更加完善;夏季学期教学成效显著;空中课堂不断优化,课程网站初显成效;教学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但白春礼同时也指出,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自满。
白春礼强调,研究生院的根本任务,说到底还是培养人。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品牌是关键。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要始终围绕国家需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在21世纪前20年的宏伟战略。对于中科院来说,一方面需要继续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骨干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主动与区域经济产业对接、为社会提供知识和技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发挥中科院的优势,鼓励中科院研究生院向所在地区的高校开放,为国家大规模、多特色、高水平地培养科技创新的骨干人才。
针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白春礼指出,实施教学改革,要坚持和巩固已有集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地位和已取得的有效成果,同时要积极研究解决集中课程学习和导师科研训练指导的进一步渗透和融合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贴近研究所为根本,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授课内容、增加讨论课、增设文献阅读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院系与研究所的沟通、加强任课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强化启发式教学,前移导师具体指导,完善各类教与学的考核等。
白春礼强调,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发展现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务必站在中科院发展的全局来定位,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发挥指导性和建设性作用,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和出人才并重”的思路,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不断改革、不断进取,发挥中科院的独特优势,努力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在本次大会上,学术委员会还宣布:从2009年9月新学年起,中科院研究生院将开始实施以下几项教改措施:调整成立院所结合一级学科教学专家组,修订完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授课内容;增开《文献阅读》选修课;实行Office hour制度,即每位专任教师在课堂授课之外,须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学生提供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交流时间;增加开设一定的讨论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置特聘教师岗位。(祝魏玮)
《科学时报》 (2009-7-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