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数成绩不应作为学生的升学条件(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在国内,“奥数”(奥林匹克数学)一度受到学校和家长的追捧,甚至成为学生的升学条件。对此,首届三亚国际数学论坛发起者,著名数学家、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12月22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数”过于注重考试,而非关注学生知识的增加,对中国教育造成负面影响,不应成为升学条件。
“奥数”重视考试而非研究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丘成桐说,奥数是一个很重视考试的竞赛,假如小孩子是为了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奥数”的话,也无可厚非,但如今“奥数”变成了家长、学校最看重的事情,对整个中国教育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全国为了考试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小孩子增加知识而努力,是个灾难性的问题。”邱成桐说,“奥数”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他不赞成国内以“奥数”的形式培养学生,更不认同把“奥数”作为升学条件的做法。
其实,丘成桐早前就在多个场合明确指出“奥数”的“病根”,他认为,“奥数”只是在做题目,跟真正的研究可以说截然相反,“奥数”即使得金奖,也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不代表就有研究能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中国数学人才青黄不接应注重年轻学者的培养
采访中,对于中国的数学研究水平,丘成桐说,中国数学研究水平在全世界算不上最好,跟美国、法国有不小的距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做得不足,有很多深奥学科缺乏年轻的学者来做。在国内,做学问的学者年纪大,所有院士的学者都70岁了,青黄不接,这是中国数学研究界的一个大问题。
丘成桐介绍,国外的人才培养最注重的是年轻人,全面支持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的培养。中国的培养方式是倒过来的,他举例说,国内在院士这个层面有充足的保障,但在研究生的经费保障方面则很少,每个月1000元,美国研究生的研究支持经费是每年约2.8万美金。
因此,丘成桐建议,中国要在年轻人身上多投入经费,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生,都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有充足发展的空间,最近几年国内在这方面有所改进,他也觉得很欣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