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胜波 简福爱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0-3-16 13:33:53
选择字号:
教改纲要起草组成员储朝晖:大学去行政化尚缺操作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近日征求意见,发出高校“去行政化”的信号。
 
纲要起草成员储朝晖表示,“去行政化”的方向是对的,但目前还缺乏可操作性,解决之道应通过“管评办”分离来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依法管理学校,不该伸手时不能伸手;而学校要有自主权,校长通过民主程序而非行政任命产生;教育评价机构也应该独立于政府部门,不应该由政府对学校进行评价和排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专题组成员储朝晖接受专访,点评大学如何“去行政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征求意见。《纲要》公布仅几天后,适逢全国“两会”开幕,围绕《纲要》抛出的教育改革、大学“去行政化”等问题,代表、委员轮番展开激辩,民意的火药桶也一再被点燃,引发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深层关注与思考。
 
3月15日,趁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讲座的机会,《纲要》起草专题组成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博士接受记者专访,揭密《纲要》出台前后,点评大学如何“去行政化”,直指高校法人主体地位的缺失……
 
数百名专家集中起草《纲要》名增“改革”两字,但改革路径还不够清晰
 
南方日报:《纲要》起草的背景是什么?
 
储朝晖:实际上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经起草过一个名为“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初稿,但一直没有发表。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再次组织了“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与上次相比,名称上多了“改革”两个字。实际上,《纲要》草案出炉后,许多章节都体现了“改革”的字眼,比如“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改革”等。
 
我参加起草工作是从2008年7月份开始,《纲要》的起草分为11个专题进行,专家由相关人员按专题召集,上百位专家集中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起草《纲要》。
 
南方日报:《纲要》起草过程中广泛征集了社会意见,具体情况怎样?
 
储朝晖:通过网络和邮箱,也开展大规模的调研和问卷调查,《纲要》起草征集到了广泛的社会意见。征求意见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发表的建议有210多万条,收到来信1400多件。除了公众来信、留言,经常会出现一些提意见的“专业户”,他们多次发来自己撰写的长篇文章。
 
广泛征集意见体现了《纲要》形成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过去,我们很多的教育文件都采取的是“指示”、“通知”、“纪要”的方式,老百姓的意见得不到充分表达。1985年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也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份文件所提出的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至今仍然还有待实现。
 
南方日报:《纲要》正在征求意见,作为起草人,您有何期待?
 
储朝晖:《纲要》当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应该注意到还有缺憾。
 
首先,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还不清楚。教育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可能不分轻重缓急、大小、原因还是表象等逐一去解决,而是要找到最关键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关键在管理和评价上。学校如果真正实现民主管理,就能自我纠错,很多问题在校内就能解决,不会积累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改革的路径还不够清晰。我们不能老指望若干年后再来一次大改革。校内民主管理、校长推选产生等等,这些在国际社会上都是很成熟的操作模式。
 
好大学不会因级别被看不起
 
《纲要》提大学“去行政化”尚缺操作性,大学好坏不能由教育部门来评价
 
南方日报:《纲要》提出,“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被外界解读为高校“去行政化”的信号。您对此如何理解?
 
储朝晖:“去行政化”的方向是对的。《纲要》的提法实际上等于承认了目前中国高校体制存在行政化的弊端。在这样的体制下,专业性被边缘化,学者权利被边缘化,教师沦为“打工仔”,整个大学围着校长转。
 
南方日报:但是有大学校长表示,在全社会都有行政级别的时候,独取消大学的级别会弱化高校的社会地位。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储朝晖:这种说法就类似于说“各行各业都腐败,我们大学为什么不能腐败?”显然是缺乏逻辑的。大学应该凭借自己的教育水平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不是行政级别,事实说明大学也不可能靠行政级别得到真实的提升。陶行知办育才学校、张伯苓办南开大学,都没有行政级别,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民国时期,蒋介石把南开大学变成公立大学,给级别和经费,但是张伯苓很不情愿。假如一个学校办得好,就不会因为没有行政级别而被别人看不起。一所普通大学的校长可能就是真正的教育家,北京大学的校长也可能是一位烂校长,以行政级别分高低显然不合适。不能用这样那样的借口来开脱。
 
南方日报:也有大学校长提出,行政级别对自己并不重要,随时可以脱去官服做教授。
 
储朝晖: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托辞。目前行政级别对大学里很多行政人员还是很重要的。
 
南方日报:去行政化应如何入手?
 
储朝晖:《纲要》还缺乏可操作性。我个人认为,解决行政化问题应该通过“管评办”分离来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依法管理学校,不该伸手时不能伸手;而学校要有自主权,内部民主管理,校长通过民主程序而非行政任命产生;教育评价机构也应该独立于政府部门,不应该由政府对学校进行评价和排序。
 
大学办学自主权是关键。过去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树立学校的主体地位。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总结起来就是两个词,“给钱”和“放权”。中小学的管理权下放到乡镇是放权,但是放错了位置,乡镇财政没法负担,造成了大量的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又收归县市一级。其实,权力真正应该下放给学校,而不是任何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要坚持,但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党委领导制
 
南方日报:学校办学自主权如何落实?
 
储朝晖:最重要的是要依法民主管理学校。大学是不是具有法人资格,还有争论。《纲要》是不是把落实大学的法人资格写进去,起草时引起了讨论,最后还是没有。实际上,《高等教育法》第30条规定的法人资格仅在民事活动中发挥作用,而对于高等学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第32条至第38条规定的大学办学自主权很难得到政府行政部门尊重。
 
南方日报:权力缩小,那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储朝晖:政府部门主要应该作好规划和服务。我曾经提出,政府办大学,绝对办不成一流大学。举个例子,教育部曾经推出一个“精品课程”的工程,我觉得就是损害大学的办学自主权。真正优秀的大学,自己有课程,有教材,每个教授也有自己的教学程序,通过选课,学生在选教授,选课程,这样的选择肯定比通过行政手段选择“精品课程”更科学。其实这背后是行政权力在发挥作用,如果是学术权力在发挥作用,就绝对不会这样。
 
另外,《纲要》提出“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认为,党委领导要坚持,但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党委领导制。比如大学建立理事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党委书记,理事会民主投票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对这个问题,《纲要》文本没有形成共识。
 
■点评
 
●“教授治校”比“教授治学”好
 
《纲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储朝晖:我认为还是应该提“教授治校”。单纯的“教授治学”是治不好的。教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就无法决定资源分配、评价机制等。
 
●政府部门不能评价大学
 
《纲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储朝晖:能不能做得到,我表示怀疑。美国用了50年才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美国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民间的,怎么建立起来的呢?评估机构要逐步积累信誉,不是政府评估,只是作为社会参照。不是一家评估机构,而是多家,社会就可以有选择,最后自然出现几家比较受业界认可的。
 
中国政府对民间评估机构的存在还是持鄙视的态度,没有法律去保障他们从事合法的评估活动。教育部门不能对大学进行评价,因为大学都是教育部门的“儿子”,搞得不好会打架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