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23 9:09:36
选择字号:
欧进萍院士:关注国家产业安全和人才安全

 
欧进萍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专家,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安全。”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表示,近百年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先进产业不断涌现并快速规模化,其核心驱动和支撑是科技创新,其核心要素是人才。而对于产业安全和人才安全的问题,国家应该有足够的重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障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
 
欧进萍介绍,世界经济强国的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和企业上。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拥有先进技术的自主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相当一部分高端产业和其他一些产业都在走合资、外资独资的道路。
 
截至目前,国内相当多产业的发展还主要依靠直接引进国外成套、成型的生产线,一些产业也在走来料加工、订单加工式外包发展的路子。这样造成的局面便是,我国多数企业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都由国外企业控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所得利润中只能拿到“小头”,却在人力、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种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国情、世情,而且危及我国产业安全。
 
欧进萍举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高技术产品的60%~90%是外资独资和三资企业生产的;短短10年时间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了1200余家研发机构,其中有的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已多达3000人~5000人。“这些研发机构直接聘用中国的高端人才(特别是聘用中国花费长达22年左右培养的博士)。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增加了我国高端人才的就业机会,但从国与国的利益来看,外国企业不支付任何教育成本,仅支付工作薪水,就吸收为他们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并且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又直接以高额的价值注入我国的企业或产业、挣取产业链的高端高额利润,这实质是在榨取我国的教育资本。”欧进萍说。
 
此外,这些研发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还抑制了内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技术“挤出”效应。“比如2009年,在我国1300余万辆汽车的销售中,拉动了我国多大的技术创新?我国得到了多少利润?我们在为谁拉动需求、拓展市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
 
欧进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保障产业安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造成产学研的脱节;即便面向企业需求、大学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的核心技术,也因企业没有稳定的研发队伍,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推动产品完善与更新,这样即使突破的技术也断掉了。“从企业可持续创新和保障产业安全的高度,重视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的建设,是当前重要的课题。”欧进萍说。
 
高端人才必须“当仁不让”
 
除产业安全问题外,人才安全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欧进萍说,我国每年大约有600万名本专科毕业生,40万名硕士毕业生,4万名博士毕业生。培养一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大约分别需要16、19和22年,付出的教育成本非常大。“我们希望培养好人才,也希望人才为我所用。但是,由于我国过度外向依赖型的产业结构状况,我国最优秀人才的40%都流向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或大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欧进萍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虑:我们的大学为谁培养人才?我们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我们流失了多少教育资本?
 
欧进萍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但并不是负担,其压力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外资独大、自主设计和研发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高等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为本土产业效力机会不足的就业压力。
 
以2005年为例,当年我国的毛入学率为20%,相比当年美国83%、英国60%、古巴61%、巴西24%、日本55%、韩国90%的毛入学率其实并不算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远远没有“发展过度”。我国要解决的问题不是高校毕业生过多过剩,而是如何在市场和政府双重主导下设计和创造就业空间,引导大学生就业,发挥他们的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博士和博士后就业方面,过去他们从发挥自身才能考虑,多数选择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现在由于毕业生增多,企业技术创新又急需人才,一些博士、博士后开始选择企业,而这些企业技术创新岗位实际上是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如果政府能够想办法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共同发挥作用,尽可能引导和吸引他们加盟企业技术创新实体,他们一定能够作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和发展。
 
欧进萍表示,高端人才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必须“当仁不让”。我们应该明确定位: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优质人力资源,是资本,是宝贝。或许面对就业压力的焦虑会使我们难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早已认识到。如果说跨国公司早期在华兴办合资和独资企业时,看中的是我国的资源、廉价劳动力、优惠政策和巨大市场的话,那么他们近期在华大规模兴办研发机构时,是看中了中国的高端人才。
 
“今天全世界都懂得,高端人才比其他资源更稀缺,我们难道不应该更认真地去研究办法,更积极地去采取行动来更好地利用这些稀缺的人才资源为国家建设服务吗?”欧进萍说。
 
(本报记者 陈彬/采访整理)
 
《科学时报》 (2010-3-23 B4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