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小静 叶少芳 来源:温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0-5-14 22:14:57
选择字号:
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致病机制研究预防一针致聋
 
对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只要通过基因检测,进行安全用药,其实是可以避免耳聋的。温医的“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研究及干预”这项科研成果,3月17日荣获200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据了解,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其中20%-30%的药物性耳聋患者,是由于其体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在遇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产生突变,导致“一针致聋”。让人致聋的药物主要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为消除用抗生素导致耳聋的隐患,温州医学院以管敏鑫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积极探索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并发明了耳聋基因检测方法。
 
目前,该研究成果所建立的“药物性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和药物性耳聋监控系统已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5家单位推广应用,在省内已成功为2550例耳聋患者实施线粒体突变筛查,筛查后共发现255个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并对其中约5000名听力正常的母系亲属(包括孕期母亲和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使这些家系中先天性聋哑及语前聋发生率由起初的28%下降到目前的近乎为零。据介绍,该成果若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预计可使上千万人受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