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重大地质突变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8个国家的160余位中外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地球生物学是当今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新学科,它以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为主线,关注地质时期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地球生物学的目标是研究地圈—生物圈耦合系统,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过程。地球变化着的环境影响着生物圈,生物圈也反过来影响着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
地球生物学与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一起构成了研究地球系统三大物质运动(生命、物理和化学)的学科体系,但它的发展远比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滞后,成了当前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瓶颈。同时,地球生物学研究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已开始实行地球生物学研究计划。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提出“地球生物学”为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六大机遇之一,并把“生命—地球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为固体地球科学十大问题之一。IGC、AGU、EGU 等国际大型地学会议均为地球生物学设立了专门的议程,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地球生物学会议,旨在加强国内外地球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加快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学科交叉领域的整合,突破我国地球生物学研究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来自分子地球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生物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学、地球微生物学等地球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纷纷与会。
大会围绕地球生物学的8个主要议题设立了分会场,内容涉及了早期生命和地球环境、早古生代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晚古生代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中生代和新生代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地球微生物学及其资源环境意义、天体生物学与极端环境生命、第四纪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二叠纪—三叠纪生态系等方面。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与成果,与会专家交流了130余个口头报告和20余个展板报告。
本次国际会议在地球微生物学、分子地球生物学、地球生物学的现代过程等方面的成果尤为引人关注。白云石的微生物成因、海洋长时间尺度的碳循环与微生物的作用、烃源岩的地球生物学评价、地球早期成氧事件的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泥炭产甲烷菌与碳循环的关系及其动力学过程、深海极端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地壳深部的微生物及其对外太空生命的启示、微生物对第四纪全球变化的响应、矿化微生物席中有机分子的微区分析等内容都涌现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
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和组织发起。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00多篇,已结集成册在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出版。
《科学时报》 (2010-7-5 A4 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