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16日,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举行,151万名考生的参考使研考的“热度”不减,但获政策全面倾斜支持的专业硕士却尴尬遇冷。
据了解,各研究生招生单位2011年不仅要将招生计划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专业硕士,还要将不少于5%的学术硕士名额调至专业硕士,目的是使后者招生规模争取达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30%。但一份大型在线调查显示,五成以上网友认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专业硕士缘何如此尴尬?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它含金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不够,“学术上不如学术硕士,专业上也没有优势”,不愿意成为摸索路上的实验品。同样有专家分析认为,专业硕士未来两三年仍将处于摸索阶段,其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
实际上,虽然此前众多高校大多按照学术人才的标准培养研究生,但硕士毕业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比例已经很小,绝大多数都已投身实践工作。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培养方向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成为大势所趋。但正如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的,简单扩大专业硕士的规模和比例,而对其课程、师资等不作任何调整,培养的学生显然不可能自发转型,其受欢迎程度当然大成问题。
只有发挥各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学科优势,进行彻底的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众多专业硕士学位点才能吸引大量考生,成为符合国家、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茁壮成长的苗圃。一个佐证是,在大多数专业硕士因招不满、分数线低而饱受质疑的情况下,法律硕士、医学硕士等开设时间长、培养方案系统成熟的专业硕士却备受追捧,成为年轻人顺利入行的“敲门砖”和“护身符”。(孙琛辉)
《科学时报》 (2011-1-18 B1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