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单位
|
美方PI
|
美方单位
|
中文题目
|
1
|
罗豪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Shashank Priya
|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
压电能量收集器件制备与服役的基础问题研究
|
2
|
暴宁钟
|
南京工业大学
|
Arunava Gupta
|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
面向高效太阳能转化的跨尺度多维纳米组装设计与制备基础研究
|
3
|
范杰
|
浙江大学
|
Galen D. Stuck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基于高通量喷墨打印合成和小波算法用于碳氢活化催化剂的快速开发
|
4
|
陈春华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Yadong Yin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UCR)
|
纳微复合多孔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5
|
陈皓生
|
清华大学
|
Howard A. Stone
|
Princeton University
|
基于微流动成型的新型复合核燃料微球研究
|
6
|
陈军
|
南开大学
|
HU YUNHANG
|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新型多孔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转化中的基础研究
|
7
|
邓惠勇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Lei L. Kerr
|
Miami University
|
InAsSb量子点的制备与高效率太阳电池的研究
|
8
|
董闯
|
大连理工大学
|
Chonglin Chen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
用于中温固体燃料电池的氧化物电解质-金属玻璃阳极复合多层结构
|
9
|
方以坤
|
钢铁研究总院
|
Sy-Hwang Liou
|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
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稀土永磁合金的高温微磁结构和热退磁机制研究
|
10
|
韩敏芳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Fanglin (Frank) Chen
|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USC)
|
抗硫、防积碳、高性能的陶瓷阳极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11
|
柯扬船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Pieter Stroev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
木质纤维素纳-微孔分形及高效糖化方法与能源特性研究
|
12
|
李海滨
|
上海交通大学
|
Alice Sleightholme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关键材料的基础研究
|
13
|
李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Xiaoli Tan
|
Iowa State University
|
水热合成高性能钛酸钡基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研究
|
14
|
刘宏
|
山东大学
|
Guozhong CAO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基于多体耦合系统TiO2纳米带表面异质结构阵列的全波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
15
|
路胜利
|
浙江科技学院
|
Sam Shajing Sun
|
Norfolk State University
|
一种新型超高效率柔性薄膜纳米太阳能电池的研发
|
16
|
孟庆森
|
太原理工大学
|
Susan M Kauzlarich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
微波辅助合成高纯纳米金属硅化物热电材料及热电转化性能原理
|
17
|
南策文
|
清华大学
|
David R. Clarke
|
Harvard University
|
新型热电陶瓷及其在太阳能/废热发电中应用探索
|
18
|
彭江英
|
华中科技大学
|
Jian He
|
Clemson University
|
Skutterudite/AgSbTe2系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热电传输机制研究
|
19
|
邵宗平
|
南京工业大学
|
Jeongmin Ahn
|
Syracuse University
|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气电共生的关键材料研究
|
20
|
史迅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Li Shi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室温区域新型热电材料的输运机制及性能研究
|
21
|
唐卫华
|
南京理工大学
|
David Carroll
|
Wake Forest University
|
面向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窄带隙聚合物材料与器件
|
22
|
唐新峰
|
武汉理工大学
|
Ctirad Uher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高性能Si基热电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微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
|
23
|
屠恒勇
|
上海交通大学
|
Johannes Schwank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基于生物质气直接内重整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研究
|
24
|
汪家道
|
清华大学
|
Q Jane Wang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基于硅藻的染敏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其制备
|
25
|
王立
|
浙江大学
|
Robert Hurt Arijit Bose
|
Brown University (Robert Hurt), USA,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Arijit Bose), USA
|
过渡金属基复合储氢材料和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研究
|
26
|
王牧
|
南京大学
|
Nicholas X. Fang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
亚波长微结构对电磁波传播和光电能量转化的影响
|
27
|
徐彩玲
|
兰州大学
|
Shanlin Pan
|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
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筛选、结构优化及其电化学过程研究
|
28
|
张海燕
|
广东工业大学
|
Cheng, Zhengdong
|
Texas A&M University
|
用于储氢的柱撑固体层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的研究
|
29
|
张腾
|
福州大学
|
Richard Brow
|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FC封接界面的相结构稳定性与极化状态的控制
|
30
|
张志成
|
西安交通大学
|
T.C.Mike Chung
|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高储能密度聚合物电介质材料制备及其可靠性研究
|
31
|
邹志刚
|
南京大学
|
Ling Zang
|
University of Utah
|
纳米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
32
|
夏洋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Ying-Bing Jiang
|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lbuquerque, NM, USA
|
纳米结构黑硅材料表面态及宽光谱吸收机制研究
|
33
|
曹堃
|
浙江大学
|
Changchun Zeng
|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
基于环烯烃共聚物的孔洞型铁电驻极体的能量收集材料研究
|
34
|
党智敏
|
北京科技大学
|
Zhong-Yang Cheng
|
Auburn University
|
超级电容器用阵列化碳纳米管/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联
|
35
|
陈卫祥
|
浙江大学
|
DAI Hongjie
|
Stanford University
|
类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作为先进能源材料的应用
|
36
|
刘东志
|
天津大学
|
Lichang Wang
|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
光诱导电子转移体系的设计、计算、合成与性能研究
|
37
|
张明
|
扬州大学
|
Xiu R. Bu
|
Clark Atlanta University
|
高分子表面稀土功能化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
38
|
张政军
|
清华大学
|
Jun Lou
|
Rice University
|
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纳米材料研究
|
39
|
巩金龙
|
天津大学
|
Zhihong Nie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自组装方法合成三维高度有序光解水制氢阳极材料的基础问题研究
|
40
|
郭小伟
|
电子科技大学
|
Jurgen Michel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多尺度光子结构在薄膜硅光伏电池中的应用
|
41
|
贺鹏飞
|
同济大学
|
Huajian Gao
|
Brown University
|
面向储能和能源转换的石墨烯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42
|
侯国付
|
南开大学
|
Qihua Fan
|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
利用高密度等离子体源沉积纳米结构硅基薄膜材料及太阳电池的研究
|
43
|
李巧伟
|
复旦大学
|
Omar M. Yaghi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多功能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协同效应研究
|
44
|
刘韩星
|
武汉理工大学
|
Thomas R.Shrout (T.R. Shrout)
|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宽工作温度储能器件中无铅电介质材料的组成、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价
|
45
|
刘建国
|
南京大学
|
Fuqiang Liu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
基于掺氮石墨烯的燃料电池非铂催化剂的研究
|
46
|
刘迎春
|
浙江大学
|
Keith E.Gubbins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Keith E. Gubbins)
|
应用于能源领域纳孔材料的设计:制氢、燃料电池和超电容器
|
47
|
浦鸿汀
|
同济大学
|
Peter N. Pintauro
|
Vanderbilt University
|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用聚合物质子导电材料
|
48
|
王静
|
中山大学
|
Jinke Tang
|
University of Wyoming
|
高效增强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新型Ce3+/Eu2+敏化的稀土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薄膜及其在硅电池器件上的光电性能探索研究
|
49
|
吴锋
|
北京理工大学
|
Deyang Qu
|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Boston
|
高性能锂二次电池关键能源材料及其界面特性的合作研究
|
50
|
熊智涛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Hongcai (Joe) Zhou
|
Texas A&M University
|
化学改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气体吸附
|
51
|
杨俊和
|
上海理工大学
|
William A. Goddard III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新型纳米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
|
52
|
张道礼
|
华中科技大学
|
Sue A Carter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高效纳米晶太阳电池制备及其性能优化研究
|
53
|
朱宏伟
|
清华大学
|
Wei Bingqing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
三维分支交联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
|
54
|
朱廷钰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Yan Cao
|
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
燃煤烟气汞形态转化机理研究及新型汞氧化催化剂开发
|
55
|
康飞宇
|
清华大学
|
Gregory C. Rutledge
|
MIT, USA
|
新一代储能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
|
56
|
孟庆波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Yaqiong Xu
|
Vanderbilt University
|
新型无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界面电荷传输机理研究
|
57
|
沈健
|
复旦大学
|
Hanno H. Weitering
|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
不对等n-p共掺杂引导的多带太阳能电池材料
|
58
|
杨正银
|
兰州大学
|
Thomas E. Mallouk
|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基于量子效应的α-Fe2O3纳米材料作为太阳能光解水阳极材料的研究
|
59
|
姚曼
|
大连理工大学
|
Simon Phillpot
|
University of Florida
|
金属辐照缺陷与晶界交互作用及其协同机制
|
60
|
袁坚
|
上海交通大学
|
Johannes Schwank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太阳能光热耦合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及催化剂设计
|
61
|
张浩力
|
兰州大学
|
Xiong Gong
|
University of Akron
|
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
62
|
张振宇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Efthimios Kaxiras
|
Harvard University
|
复合太阳能材料界面的能量传递机制与动态过程
|
63
|
曹崇德
|
西北工业大学
|
Jiaqiang Yan
|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
高压可控气氛下先进能源材料大体积单晶制备与内禀性质研究
|
64
|
李伟善
|
华南师范大学
|
Brett L. Lucht
|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
高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匹配电解质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研究
|
65
|
王晓敏
|
太原理工大学
|
Gerd Duscher
|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
石墨烯/碳洋葱复合材料的有序制备及界面结构变化对超电容效能影响
|
66
|
王洋
|
华南师范大学
|
Krzysztof Kempa
|
Boston College
|
基于等离子体光子纳米结构的超强吸收和热电子光伏电池
|
67
|
吴宇平
|
复旦大学
|
Héctor D. Abruña
|
Baker Laboratory Cornell University
|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
|
68
|
熊杰
|
电子科技大学
|
Haiyan Wang
|
Texas A & M University
|
基于巨型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
69
|
徐柏庆
|
清华大学
|
YANG HONG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
双(多)金属纳米结构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构-性关系研究
|
70
|
邹炳锁
|
北京理工大学
|
Yiping Zhao
|
University of Georgia
|
三维互穿网络量子结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
71
|
邹如强
|
北京大学
|
Yusheng Zhao
|
University of Nevada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
高比能、高功率、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原位中子散射研究
|
72
|
雷明凯
|
大连理工大学
|
John J. Moore
|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
燃料电池双极板复合改性表面的形成机制与特性研究
|
73
|
拜永孝
|
兰州大学
|
Nicolas A. Kotov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二硫化亚铁纳米晶胶体"墨水"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研究
|
74
|
徐科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王德利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
应用于光电化学法制氢的宽禁带半导体能带调控基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