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调整搜索范围,天文学家可能距离发现外星生物更进一步
科学家认为外星生物能够在地表没有液态水存在情况下在行星上生存
随着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下发现极端微生物,科学家开始重新思索生命的定义。他们现在认为类地行星并不是唯一的生命家园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E.T.打电话回家”这句台词成为流行文化中外星人的同义词。一直以来,天文学家都在努力搜寻外星人。对于可能的地外生命家园搜索范围,天文学家存在争议,有人便指出不应将搜索范围仅限于类地行星。换句话说,应该放宽所谓的适居区标准。
上世纪70年代,天文学家迈克尔-哈特提出适居区的概念。他指出地球是银河系内唯一一个可能的生命家园,原因在于只有地球处于适居区。适居区或者说金发区所在的区域温度不太高,也不太低,允许液态水存在。天文学家报告称,在已经发现的700多颗系外行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处在适居区。据《国际财经时报》报道,科学家表示将搜寻地外生命的范围仅限于类地行星等于排除了外星生物存在于其他星球的可能性。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地球与环境学学院天体生物学家德克-舒尔茨-马库奇和波多黎各大学建模研究专家阿博尔-门德兹认为适居区的标准应该放宽。舒尔茨-马库奇在接受《国际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第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是否能够在其他世界发现类地环境?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环境能够允许生命存在。第二个问题是,系外行星存在类似环境是否意味着能够孕育出其他形态的生命?这种生命对我们究竟是已知还是未知?”
我们一直认为生命无法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存在,但随着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下发现极端微生物,科学家开始重新思索生命的定义。舒尔茨-马库奇建议将搜索范围的标准分为两大不同指标,一个是与地球相似度指标,用于描述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另一个是行星适居性指标,用于描述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参数,它们在理论上能够让生命存在于与地球相似度很小并且更为极端的环境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