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永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30 18:39:32
选择字号:
洛阳理工学院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谭永江
 
“没有创新的文化氛围,科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洛阳理工学院书记段治乾告诉记者,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洛阳理工学院,深深知道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近日,在该校第一次科研工作会议上, “要成为好教师、名师、大师,要靠科研;要成为名校、优质学校、重点院校,要靠科研。”已成为该院师生的共识,比创新思维、比创新成果的创新文化氛围已经形成。
 
其实,塑造创新文化的氛围,洛阳理工学院走过了四年不平坦的发展之路。几年前,该院就把营造创新文化作为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把促进科研发展列为工作的重要内容;2009年召开了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规划,推动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和质量提升,为创新文化的营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0年他们又召开了第一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学院的健康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今年10月,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科研工作大讨论。师生们围绕科研体制、科研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研与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科研与地方经济融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及时召开了学院的第一次科研工作会,在原有《洛阳理工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9个科研管理文件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横向科研合同管理办法》、《保护知识产权规定》等7个科研管理文件。学院师生的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科研工作也走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10月15日至20日,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上,洛阳理工学院共有4件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最终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院还以团体总分100分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能力,除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还要能够对本学科的新动向、新观念、新成果作出分析、研究和总结……从更高层面形成驾驭和把握本专业知识体系的能力,进而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持续稳定地提高教学质量。”土木工程系王新武主任的理解,代表了现今学院教师的共同看法。
 
洛阳理工学院邱天河副院长告诉记者,升本以来,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在学院刻意营造的创新文化的熏陶下,科研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日显突出。通过一个时期科研的规范、规划、组织和管理, 90%以上的在职教师均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2010年度科研经费达到1359.53万元,升本初期提出的人人重科研、人人搞科研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今后,他们将坚持科研工作“横向上规模,竖向上层次”的要求,利用有效的科研管理,积极培育建材、自动化、机械等学科领域的特色科研优势,树立“在科研中培养人才”的理念,发挥“河南省隧道与地下工程”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的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强力支撑。
 
《科学时报》 (2011-11-30 B4 科学与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