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好成、通讯员衣晓峰)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经过10年攻关,在亚砷酸抗白血病研究中取得了可喜进展。他们首次“锁定”了亚砷酸作用的3个细胞膜靶点,并提出了“亚砷酸持续缓慢输注法”和“数学模型控制下的甘露醇助透法”两种高效低毒的给药方式,疗效十分明显。
为进一步揭示亚砷酸抗白血病的机制,哈医大附属一院血液科主任周晋教授指导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针对细胞膜离子通道、酶活性变化、砷代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发现了亚砷酸的3个细胞膜靶点(HERG钾通道、L-型钙通道、PKC激酶)和1个亚砷酸线粒体基因靶点(D-LOOP区),实验证明正是这些靶点引起了亚砷酸细胞毒损伤,加重了对心脏血管系统的不良刺激,产生副作用并影响亚砷酸的疗效。
该成果日前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哈医大一院正继续扩大临床样本,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对癌性胸水和肝癌的动脉内持续灌注等实体瘤的临床治疗。
《科学时报》 (2011-12-30 B2 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