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大学与科技国务大臣:科技与创新合作符合英中共同利益 |
|
近年来,为落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英两国在金融、教育、科技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6月7日,英国大学与科技国务大臣David Willetts将对华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本报今日独家发表David Willetts署名文章,论述科学、技术与创新方面的合作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标题为编者所加。
□David Willetts (英国大学与科技国务大臣)
这是我作为英国政府负责大学与科学事务的大臣首次访华。此次访问期间,我将与科技部部长万钢共同主持科学、研究与创新联合委员会,并将与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会谈,还要访问北京化工大学。
我此次访问是继去年首相访华以及随后的负责经济与金融、教育与贸易的大臣访华的延续。这些高层交流的数量和节奏,表明了我们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标志着英国政府致力于为两国共同利益努力构建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发展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合作,在这方面我们要成为共同发展的伙伴。
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经济发展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份额从1%增长至8.5%。中国现在已经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中国作为一个研究型国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这也至关重要。1999年至2008年,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增长了5倍,而且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论文被引用数量居世界前三。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例如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非化石燃料创新国。
英国是一个成功的研究型国家——英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数量的1%,但英国投入科研的资金占世界总科研资金的3%,发表论文数量占世界总量近8%,论文引用数量占世界近12%,全球最高引用论文中超过14%来自英国。英国有全球最好的大学——世界排名前十大学中有3所位于英国。事实上,英国每年帮助培养约8.5万名中国学生。
在八国集团中,英国是最富有创造力的研究型国家,我们的科研人员在理论开发和方法上都很有实力,而且能够灵活开展跨学科研究。英国已位居欧洲领先的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以科技为基础的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任何其他工业国家。我们认识到政府自身在推动创新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并且确保我们的改革措施以创新为核心。
全球经济衰退意味着英国政府必须作出艰难决策、控制政府开支,但我们致力于教育、培训和科技领域发展,保证科研项目政府经费总水平不受影响。
不过,我们不会满足于此。我们很清楚,英国要想成功,必须与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创新者合作,其中包括中国,因为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科研基地之一。科研和创新不再只是一国内部的事务。中国通过扩大开放,将与英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收获利益。事实上,二十国集团已认同,将发展开放市场作为经济增长的渠道,现在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英中在广泛领域都有着合作关系。许多名列前茅的英国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和领先的中国学术机构有着长期及广泛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构成了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平台:
首先,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科技与创新合作伙伴,2005年以来已取代德国成为中国第三大全球科技与创新合作伙伴,并且与第二名日本的差距急剧缩小。2008年,英中联合研究出版物的数量接近1900份,比1999年的水平增加了近400份。在欧中联合出版物中,1/3都有英国参与。
其次,在2008年,英国研究理事会资助的4个科技桥梁项目使水务安全、移动通信、制药创新以及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相关企业,由重大创新议程而联系在一起。这些项目吸引了来自英中两国公共和私营领域很多资源的资助。
再次,2009年,第一个英中联合资助的研究项目启动,该项目的研究课题是纳米自旋电子学,合作双方是英国工程与物理学研究理事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此后我们双方合作了很多项目,包括总价值2000万英镑的太阳能材料,以及燃料电池和资料组分析。
两国之间的合作前景是非常积极的。我们希望英中两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能够在一起合作,这样他们才可以携手并进,共同走向更大的成功。
我们在研究方面的合作将带来积极的商业效益。中国现在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其强劲增长的势头还将持续下去。英中两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互补的阶段。
英国在低碳技术方面的专长及经验,可以帮助中国进行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英国的工程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合作伙伴继续在公路、铁路以及物流的基础设施网络快速扩张,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大内需,为汽车产业、移动通信市场以及奢侈品市场提供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供应链机会。
英国拥有强大的创意传媒产业,在音乐、科技、电影、时尚及出版领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以伦敦为中心的服务业,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
共同繁荣,安全、可持续的环境,科技与创新合作,教育交流以及公众的相互理解——我们两国之间议程的复杂性与其重要性等量齐观。我此行以及我同事在此前后对中国的访问,都将注重推动发展我们议程中的所有这些方面,以在未来实现两国的共同利益。
《科学时报》 (2011-06-07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