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静惠 宫鹏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4 8:50:13
选择字号:
吴静惠 宫鹏:如何走向地学就业新时代
 
□吴静惠 宫鹏
 
提起地学,人们会下意识地想起去边远山区采矿,会认为它冷僻、传统、难就业,但近期发表于《自然》杂志的Earth works一文将颠覆这种看法。
 
文章分析了地学在今后几十年的就业趋势,得出的结论足以让地学研究者们感到鼓舞。“如果你有地学学位,那么除非你懒惰到极点,不然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美国地质学会技术与通讯主任Christopher Keane的这番话,似乎昭示了属于地学的时代正在来临。
 
文章认为,符合三个条件的地学研究者会受到就业市场的欢迎。第一是具备高学历。“虽然一些地学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私营单位的工作只需要本科学历,但大部分的工作还是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尤其是“有多年研究经验但选择离开学术界的博士后,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期、选择离开政府部门的研究者”。
 
第二是拥有跨学科专业背景。“很多现在的资深地学研究者都是相对狭窄领域的专家,但在将来,只有认同地学跨学科性质的研究者才会是需求的主流”。这种趋势的原动力在于地球科学系统的复杂化。对于很多地学职位来讲,“计算机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具有数据分析、数学绘图、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经验的学生,最受就业市场的欢迎。计算机编程技能也是必要的,不仅是为了发展和增强复杂的计算机模式,还为了设计传感器、科研器材和数据收集网络。”只有了解或掌握多学科技能,才能从更宏观的角度掌控地学研究,也才能保证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顺利工作。
 
第三是能够接受随工作迁徙,尤其是能去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或政局不稳地区工作。这种跨出国门的选择,给许多缺乏实践经验的地学毕业生提供了积累经验的机会。
 
地学的就业前景让人兴奋和鼓舞的同时,也给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人才培养机构出了难题——面对大好形势,究竟该如何把握?怎样的杠杆才能撬动进入地学时代的大门?
 
当今世界,全球变化的负面问题日益突出,对复杂地球系统运行机理的了解和对其演变规律的预测研究方兴未艾,地球系统科学内部和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深层次结合成为地学的最显著特征。
 
在中国,地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徐冠华院士等在《21世纪中国地学科学发展: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一文中总结了四大问题:资源短缺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海洋开发问题。他们提出,中国地学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关注地学研究的全球视野,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地学研究中的数量化方法,加强数据共享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大方面。这个观点的提出对地学学科及高校地学人才培养观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何应对局势变化,是能否培养出与就业市场相接轨的人才的关键。在国内,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学科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以清华大学为例,在地学调整出校五十多年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的建立,就是围绕全球变化主题,在环境科学、计算科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海洋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地学研究机构。这里涉及的地学,有别于传统地学,是在全球化视野下,在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基础上建立的。
 
我们能够想象,在未来,将理论发展与实际需求衔接的各种尝试,将使地学在一次次实践中走向更加繁荣的时代。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科学时报》 (2011-07-0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