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杰
“有些同志说我的经历太独特,太坎坷,太值得写下来。有些外国友人也劝我写本《自传》,甚至都给我找好了出版社…… 我想,在全面质量管理的事业上像我这样的人在中国,在全世界,不会有第二个,也许有读者想看一看,就写它一写。”在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感恩录:我的质量生涯》一书的前言中,作者刘源张院士这样介绍他著此书的缘由。
的确,了解刘源张院士的人,都知晓他的经历确实太坎坷、太独特,充满了太大的沉浮激荡,太多的大悲大喜!其实,具有这般戏剧人生命运的主角,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政界、商界、文化界,其实并非少闻鲜见,但在以探求规律、实践理性、向往淡定为追求的科学家中,有刘源张先生这样“幸运”的人,我不敢说绝无仅有,但可以肯定是绝对不多。当然,这不是他的本愿。但时代的风云“青睐”光顾了他,才让他拥有了如此与众不同的传奇人生。
被人称为“中国质量之父”的刘源张,1949年本科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系,195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专功运筹学。1956年应钱学森的函邀,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建立我国第一个质量管理研究组,1961年转到数学研究所,在华罗庚指导下工作。正当他在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工程领域大显身手,开拓性地进行研究与应用时,刚刚刮起的“文革”飓风就把他抛到了命运的谷底,1966年8月15日晚上,他在家中被蒙上双眼,以莫须有的“高级特务”罪名被关进了秦城监狱,时间长达8年8个月! 出狱平反之后,他以更大的科学激情投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推动了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
本书不是刘源张的自写传记,只是他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人生记录。全书六章,各写十年。从1956年回国写起,按质量生涯的阶段顺序,分别冠以“尝试”、“反省”、“奋斗”、“开拓”、“发挥”、和“余热”的十年,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本书有趣。我看过很多关于科学家的传记体书籍,说实话,能吸引人爱不释手、一气呵成读完的不多。这不足为怪。因为,科学家从事的研究对象往往不为本领域以外的读者熟悉,科学家自身的生活往往没有政、商、文界人士那么多诱人故事。质量管理虽然也是建筑在现代数学基础上的一门艰深的技术学科,但它同时又是一门广泛涉猎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的交叉领域,与日常的工作、生活密切关联。而作者本人的经历又充满了跌宕起伏的传奇色彩,几十年前的人和事描绘得栩栩如生。譬如,在如行云流水、对话家常的文字中,有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国棉一厂通过质量管理引导工人用低级棉纺出优级纱的有趣情节,有1961年陈毅元帅在人大会堂以大块红烧肉请客的生动描画。当然,更有对秦城监狱,这个一般人无缘造访的神秘之地的所见所闻;有在国内外高层学术交流时的趣闻轶事。……我惊讶于几十年来的人和事他怎么都记得那么准确、生动,他笑着告诉我,他一直有个写日记的习惯。“文革”前的东西当时全部被抄了去,不过,事后也还他了。
本书有益。书的副标题叫“我的质量生涯”。看完本书,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双关之语。质量,既是刘源张毕生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科学人生目标。刘源张说,质量问题是个重要的题目,质量管理是个专门的学问。书中有他对高质量科学研究的许多体悟。譬如,在质量控制中,对数据的价值、功能的深刻理解,对数据采集、分析、运用的科学把握;譬如,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他说学术、学术,“学”和“术”结合起来,才构成真“学术”。作为一个毕生致力于质量管理的学者,面对当前低劣产品泛滥成灾的现实市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揪心般疼痛,他说:过程质量就是一种秩序,过程控制就是维持这一秩序的手段。同样,生活质量、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社会发展方式质量,都是一种秩序,这些质量都取决于提供者的诚信程度。质量是名牌的基础,诚信是名牌的保证,不诚信则是质量的“癌症”!通读全书,可以看到,作者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学,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是在当初的而立之年,还是现在的耄耋之期,贯穿一切、维系始终的离不开“三感”:时代感、使命感、科学感。他说,这“三感”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如果要再问一句:您的动力源呢,在哪里?书中也有交代。他说,我在国外学习、工作15年后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在沟沟坎坎的60年中没有离开过质量管理这一行,其原因大概就是有个“家”的概念。这个家不仅是自己的“小”家,我的家,还有个“大”家,我的国。家有个生活质量,国有个发展质量,两个质量都靠产品质量。家与国要好起来,就得先把产品搞好。我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说体现了“忠孝两全”。这些平平实实的话语,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冲击力量!因此,我想,这本书如果有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青年学生和学者读一读,对他们去实现一个高质量的科学人生,定是大有补益的!
本书有道。该书的书名叫《感恩录》。一个无端地在秦城监狱被关押3000多个日夜的科学家,身心、工作和家庭该遭受过多大的摧残和牺牲!然而,在获得昭雪解放之后,他没有戚戚痛楚,拒绝哀声怨气,立刻抢回时间,投入科研创造。取得成就之后,又归于大家,感恩于人,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本书的真正意图是感谢,我的质量生涯中,要感谢的人太多。这是什么胸襟!这是何等的大气!这就是高质量的科学人生!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是一切生命美好的根基,是人生质量的健康体现。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洛克说过:“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是的,感恩之心可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悲怨,可以帮助我们渡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常怀感恩之心,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丰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使我们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使我们能永葆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元素。然而,在我们今天的中国,它又是如此稀缺的一个元素。因此,读读这本书,看看站在你面前这位历经炼狱、年近九旬,却总是精神爽朗、神情达观、耳聪目明、头脑清晰的科学长者,不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悟道、有益的精神分享吗?!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党组原副书记)
《科学时报》 (2011-08-24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