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九尊 包晓凤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6 9:09:05
选择字号:
“渤海粮仓”建设示范工程框架方案初步成型
 
□本报记者 龙九尊 包晓凤
 
“亩产900公斤攻关成功!” 湖南隆回县传来了袁隆平超级水稻的新喜讯。而在北方,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推进:要使环渤海低产区增产100亿斤粮食!
 
这使得紧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人士稍稍放松了神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年初在报章上就不无担忧地表示: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更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其可持续性如何,令人忧虑。
 
作为这一忧虑的另一个注脚,到2030年,我国人口预计将达16亿。相应地,粮食需求将达6.4亿吨,届时粮食缺口将达1.4亿吨。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增长1000亿斤粮食的计划。问题是1000亿斤粮食从何处“增长”出来?
 
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是个不错的想法。然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政策表明,土地实际已无多大回旋的余地,似乎只有寄望于单产的提高了。由于高产区粮食单产水平已经很高,增产能力有限,中低产区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长期致力于黄淮海平原治理工作的中科院专家们把目光聚焦到环渤海低平原区。这是黄淮海平原最后一块需要改造的地方,增产潜力巨大。专家们打算从这块土地上“压榨”出100亿斤粮食,这一计划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渤海粮仓”。
 
环渤海,大粮仓
 
9月10日,河北新安县,白洋淀。“渤海粮仓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研讨会在当地一家宾馆的会议室举行。大屏幕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胡春胜正在介绍“渤海粮仓”初步建设方案。中科院院士李振声、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段子渊、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文军等40余人仔细听着,不时记着笔记。
 
据介绍,环渤海中低产区主要分布于渤海西部海拔低于20米的低平原区,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包括粮食单产低于400公斤/亩的河北、山东和天津的60个县市(区),总耕地面积4000多万亩。另外尚有盐碱荒地1000多万亩有待开发。
 
中科院对黄淮海平原的农业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和科学储备,经过分析比较,专家们认为该区域具有三方面的增产潜力。
 
第一,中低产田改良,到2020年,4000万亩中低产田可增产粮食48亿斤。第二,到2015年将开发100万亩荒碱地用于粮棉生产,保守估计可生产粮食10亿斤。第三,棉改粮,环渤海地区有望调整出300万亩棉田用于粮食作物生产,按目前的产量水平,将增产42亿斤粮食。
 
综上分析,到2020年,该区有增产100亿斤粮食的潜力,有望建成“渤海粮仓”。
 
尽管增产100亿斤的目标着实让人兴奋,但两个大难题摆在“渤海粮仓”这个大计划面前。一是正如陈锡文所言,该区域淡水资源紧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有190m3和110m3,分别是全国的1/12和1/16。另外,该区域特别是滨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如果不经过改良,作物根本不可能生长。这两大因素制约了该区域的粮食增长。
 
科技让盐碱地高产
 
不过参与“渤海粮仓”的专家们有的是经验和技术,所以才敢提出这个宏大的计划。在黄河三角洲,暗管排碱技术已经成功将盐碱荒地开垦成耕地。此外,该区域有丰富的咸水资源,每年约有50亿立方米可以利用,而目前利用率不足5%。现在专家们也找到了利用咸水灌溉的方法。
 
专家们分析认为,要保障渤海粮仓的建设,除增加投入、发展节水农业之外,重点应采取盐碱地改良、作物品种改良、微咸水安全灌溉等措施。这实际也是“渤海粮仓”提出的增产措施。
 
盐碱地改良。中科院在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中有丰富的经验,山东禹城试区采取的潜群井强灌强排治理重盐碱地技术,曾使重盐碱地耕层含盐量由1.9%降至0.2%,在寸草不生的光板地上实现小麦产量251公斤/亩、夏玉米300公斤/亩;近年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采取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滨海重盐碱地技术,当年可使耕层土壤含盐量由2.0%左右降至0.4%以下,棉花当年产量达250公斤/亩以上,为淡水资源匮乏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暗管排盐技术也正在应用到盐碱地治理当中。
 
作物品种改良。选育耐盐高产作物品种是环渤海中低产田粮食增产的重要保证。遗传发育所培育的耐盐优质小麦小偃81示范表明,在含盐量0.2%左右的中轻度盐碱地上,平均亩产达40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
 
微咸水安全灌溉。安全高效利用环渤海区丰富的微咸水资源是解决该区淡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根据南皮试区经验,在拔节期采用小于4g/L的微咸水灌溉的小偃81冬小麦与淡水灌溉相比不减产,比旱作增产12%~31%。如果该区能利用一半的微咸水资源,则可节约淡水25亿多立方米。
 
棉田改粮田或粮棉两年三作。一方面推进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加快棉改粮田进程,逐步把棉花转移到滨海盐碱地区;另一方面实施粮棉两年三作栽培模式。根据南皮站试验结果,棉花收获后播种的小偃81冬小麦,亩产量可达450公斤以上,加上玉米亩产550公斤,冬小麦—夏玉米—棉花两年三作平均每年每亩可增产粮食500公斤,可以实现粮棉双丰收。
 
形成新型合作模式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渤海粮仓建设,构建我国引领性盐碱地粮食高产、高效益、产业化体系,探索区域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胡春胜说。
 
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所等研究所的18位专家从建设方案、耐盐优质品种选育、丰产模式、盐碱地改良新技术、沃土技术、病虫防治、生物加工、规模化管理等方面作了大会报告,为“渤海粮仓”工程提出相应的技术支撑方案。来自河北、山东等政府部门以及中粮集团的人士就参与“渤海粮仓”工程进行深入讨论。
 
段子渊表示,此次研讨在于汇集智慧,落实好渤海粮仓增产100亿斤的建设方案。他进一步表示,渤海粮仓建设示范工程的内涵是生态高值农业产业带建设示范工程,并且通过该示范工程的建设,要形成“政、产、学、研、用”良好结合的新型示范模式。
 
李振声在研讨会上总结说,渤海粮仓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要形成3+1(中科院、河北省、山东省与中粮企业)合作模式,重点解决好盐碱治理、水资源平衡、产品出路与队伍组织等四大问题。
 
《科学时报》 (2011-09-26 B1 中国生物产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