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明明 刘颖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3 8:52:28
选择字号:
中国农科院:丈量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实习生 刘颖轶
 
1月10日,中国农科院学术报告厅,热闹非凡。
 
河南的棉花所、吉林的特产所、山东的烟草所、重庆的沼科所……忙碌了一年的中国农科院各学科领头人,难得从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走出,齐聚一堂,分享各自领域的成绩。在他们的讨论中,技术推广和产业化是重要议题。
 
行话说,农业科技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最后一公里”。如何解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推广体系缺失
 
2011年新当选院士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和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为了让技术走到农民手中,渠道要畅通,关键是推广体系的建立。
 
吴孔明以他研究的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控制为例指出,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治必须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以往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县到乡甚至到村里各级都有植保站,现在到乡镇这一级都困难。
 
作为我国著名棉花遗传育种专家,从事短季棉育种工作30余年的喻树迅用“有附加条件”的推广,指出了现有推广体系的弊端。
 
在他看来,现有的公司向农户进行技术推广转化的过程中,其目的不是那么“纯正”。
 
“公司会把牟利放在第一位。从经济效益出发,和过去纯公益性的农业推广体系相比,公司的推广有目的性,比如种子和技术捆绑推广的现象。遇到好技术,他们也不会那么公开、全面地推广。”喻树迅表示。
 
他对记者追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中棉所培育的早熟棉“中棉16”号(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技术成熟后,各个地方的县级、乡级推广站闻讯争相引进,迅速在全国推广,一年的推广面积能达到一两千万亩。
 
“那会儿的农业推广,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棉农生产,科研人员也很乐意为农民服务。”
 
两位院士共同呼吁的是,原有推广体系的重塑,有赖于中央财政的支持,要通过这些公益性推广单位,使新技术的推广能更通畅、更迅速。
 
吴孔明指出,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会增设中央一级财政支出,建立完整的农村推广体系。我期待这一问题能很快解决。”
 
反观农业领域的一些特殊行业,独立、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更是凸显。
 
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所长王元英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由于烟草行业专卖专营的特殊性,烟草行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显得稍弱。
 
他指出,烟草产业的生产、收购、技术指导之间是同步存在的。当农业推广体系在很多领域弱化的时候,烟草产业仍是一条线贯穿,体系保留得完整,基本上产区的每个乡镇都有生产、收购和技术指导合一的推广站。
 
实用技术更受关注
 
在技术层面上,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技术研发是农业专家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共同呼吁。
 
“我们目前在全国设立了很多实验区、基点,倡导科学技术人员能够深入基层,通过技术的示范、组装和展示来为农民解决实际的问题。”吴孔明指出,这需要在评价层面上,既要有科研技术创新方面的考评,又得有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考量。
 
中国农科院沼科所所长李谦表示,近年来,沼气的使用正在离农村的生活越来越近,全国农村沼气用户达到5000万户,沼气的使用比例在提高、应用范围在拓展。下一步的突破在于,为农民提供更简单、更便捷、更耐用的技术服务。
 
在草原技术推广问题上,关键是如何让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牧民的增收相结合。中国农科院草原所所长侯向阳亦表示,草原的产业化需要的是针对牧户提供实用、“傻瓜式”的技术保障,目前针对非农地区牧户的实用技术相对不太成熟。
 
“‘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解决得最好,因为我们没的靠、没有等。”记者在中国农科院特产所所长杨福合自豪的语气中,又感受了其中的不易。特产所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吉林省特产试验站,是唯一的国家级从事特种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他告诉记者,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秘诀就在于实用技术。
 
特产研究的很多领域都属于新兴产业,产业需求非常迫切。以貂皮为例,过去主要以进口为主,特产所经过育种、养殖,从饲养方式、营养搭配等实用技术入手,搭建了国内毛皮服装领域的产业链。
 
《中国科学报》 (2012-01-13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