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宏图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2-1-19 13:55:05
选择字号:
评论:自主招生期待怎样的“知识公平”
 
一年一度的自主招生就要开始了,对于打破高考选材的唯一性模式,选拔符合各高校特性需求的人才确实具有很大的意义。但在目前的确也遇到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有人认为自主招生不能代替高考,中学认为这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如何理解自主招生,包括目前的中学教学如何做出应有的应对,确有值得讨论的必要。在我看来,问题远非如此简单。
 
就自主招生的考试题目来说,从考试测量的角度来看,其试题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选拔优秀人才的指导思想下,加上命题老师对试题的命制没有相应的积累和研究,导致有些自主招生试题不太符合考试测量的要求。例如,某高校联考的题目,就出现了后现代诗歌“两倍距离”这样明显超出学生阅读和认知范围的题目。还有整个自主招生试题明显倾向于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非思维含量的提升。更需指出的是,自主招生考试并不是在高中学生共有的知识系统中来进行测量的。也就是说,它不以所有学生共同的知识范围为界限,而是以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为目标。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超出学生共有知识范围来选拔人才,将会对教育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一现象背后又隐含着什么样的意义?
 
有人说,只有大规模考试才要求划定共有的知识范围,而各个学校小范围的选拔人才考试可以不受这个知识范围的限定。我认为,这正是目前自主招生所带来的冲击或者争议特别大的原因所在。它在本质上隐含着知识传播和接受中的公平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属于社会公平在知识领域中的体现。它和教育有关,但超出了中学教育的体系,而关乎整个社会人们在知识上享有权的分配体制。
 
先说在知识分配过程中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从结果上来看,目前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统一考试招生,农村考生的比重日益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原因之一就是,在知识的教育和分配上,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自主招生的考试又完全超出学生共有的知识范围,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在见多识广、基础好、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等条件下胜出。其实,不单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问题,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情况同样也是如此。
 
就是在城市,包括在大城市,自主招生考试也不见得就完全体现出了同质性竞争。大家知道,目前在大城市,知识传播与接受的体系已经从原来只是公办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多种形式,例如不仅有课外补习班等小规模的知识教育形式,更有许多商业教育机构提供各种路径,很多学生是在这些地方获得了知识,提升了素质。仅举一例。有家长在初中预备年级时就安排孩子参加了由某教育机构所组织的海外游学活动,我对此感到不解。但家长说,现在都是如此,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影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就会比其他孩子落伍。由此可知,90后、00后孩子的知识素养或眼界就是这样逐渐培养起来的,而这些素养也是我们大学自主招生所看重的。
 
在这一知识传播和接受的商业化路径下,说到底比拼的还是学生家长的经济能力。也许有人会说,正是在共有性知识范围内,才助长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胜出,由此就无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我承认,这也是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一问题正在发生着改变。正是在纠教育之偏的思想指导下,有些大学设计出自主招生这样的机制,但也许设计者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一路径指导下的自主招生,已经成为了占据社会主导性地位的“精英型”优势者的自我循环的教育体系安排。我们看到,目前在高校招生上的“双轨制”博弈正在上演:一边是以高考为代表的以知识平等为原则的制度,另一边是自主招生所体现出的知识“优才”的安排。该如何走出一条新的路径,这不仅考验我们的命题技术,更关乎我们的社会责任。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