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佳
北欧国度丹麦是纳米科学家弗莱明·贝森巴赫(Flemming Besenbacher)的故乡,或许是身上流淌着童话的血液,贝森巴赫对一切与科学有关的东西,都还保持着孩童般的浓厚兴趣。
中国农历新年前夕,贝森巴赫被授予中科院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在他的带动下,20多年来,丹麦与中国的科技往来从纳米开始,已发展到整个科教界的深度合作。
“十项全能”科学家
一提起贝森巴赫这个人,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裘晓辉就连连称奇。
“说实在的,我真没见过精神头儿像他一样旺盛的科学家。”裘晓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他的研究领域很广,每个领域又事无巨细,连学生们的实验细节都了如指掌。我有几次碰到他,他几乎都是一下飞机就进会议室作报告;给他发邮件请教问题,一般5分钟就能收到回复。”
贝森巴赫出身表面科学领域,后来逐步涉猎分子电子学、纳米线的量子效应、扫描隧道显微学、纳米生物传感等领域,在物理、化学、纳米科技等多个学科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国际物理学界和纳米科学界均享有极高声誉。
他的名片上也有一大串头衔: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丹麦自然科学院院士、丹麦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丹麦皇家嘉士伯基金会董事长、欧共体第六框架纳米技术专家委员等。
2006年,贝森巴赫被推选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为丹麦科技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不过,很多丹麦人还不知道,这个精力旺盛的老头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国界。
纳米外交家
贝森巴赫与中科院的合作始于1990年,在推动中丹研究生联合培养以及中丹联合纳米科技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贝森巴赫来中国的次数非常多,全国各地都去过,还担任很多高校的客座教授。”裘晓辉说,“他也一直欢迎中国学生到丹麦留学,光他自己培养出来的中国博士后就有十几个人。”
在贝森巴赫的倡议下,丹麦基金会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中丹纳米科技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09年以来,双边基金会已启动两个重大项目,促进了中科院化学所、纳米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丹麦奥胡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高水平研究机构间的实质性科研合作,包括200人次以上的人员互访,数十次双边交流会议,以及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贝森巴赫为人热情、执著,有担当,他认定与中国的合作是丹麦应该重视的一件大事。”中科院纳米中心主任王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20多年来,他也一直身体力行地坚持与中国合作。”
在这样的信念下,贝森巴赫两次陪同丹麦首相访华,并推动丹麦大学联合会与中科院建立了中丹科教中心。
2011年4月,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的见证下,中丹科教中心正式落户中科院研究生院,共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启动了清洁能源、气候环境、纳米科技、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项目,两国科技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在我看来,贝森巴赫已经不仅是位出色的纳米学家,他在推动中丹两国人民的互利合作和友好相处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王琛说。
不过,不管人们评价如何,贝森巴赫仍是那个纯粹的丹麦人,他开朗、随和,享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
《中国科学报》 (2012-01-30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