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荻秋
林丹日前被华侨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成为国家羽毛球队中学历最高的现役队员,怎料引来不少嘘声,有人怀疑他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学业。对此,林丹回应说:“外界的质疑很正常,但我确实完成了学业,硕士论文题目是《羽毛球世界战略论》。”(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
作为羽毛球国际赛场上的“超级丹”,林丹的球场风采深受观众喜爱,其辉煌战绩更是令国人骄傲。但当战场转到学术殿堂时,林丹还会不会风采依旧,继续成为“学术超级丹”?这还真是一个问题。笔者相信林丹“确实完成学业”的说法,也相信其硕士论文所言不虚。不过,仅此而已依然不能证明其硕士学位的获得是令人信服的。
很显然,由于常年跟随国家队训练,奔波于国际赛场,林丹是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在华侨大学校园里生活和学习的。可以想象,他对该校的教学楼有几栋、图书馆有哪些馆藏、哪个食堂的饭菜质量好或许都难以说清。也就是说,他实际上很难“混同于”普通研究生,也根本不可能完成一名正常研究生所应该经历的学习、生活、研究等。
尽管按林丹的说法,“这个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比较好”,有媒体也称校方曾上门授课,但这也只能说明他在形式上完成了研究生学业,而实际的培养过程和要求很可能是降格以求的。谓予不信,校方或者林丹本人不妨公开他的上课记录和在校时间,并公布他的学位论文,明眼人一看便能对其学习经历和论文水准作出判断。
当然,这并非有意指责林丹混文凭。优秀运动员进大学读学位拿文凭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一种制度性安排,是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以及大学和运动员四方共识的产物。作为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他们进大学读学位确实带有奖励和弥补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理应按照学位授予条例的规定对运动员的培养尽心尽力、严格要求,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产品。为此,大学必须正视优秀运动员可供学习的时间有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付出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资源和成本,帮助这些“学术运动场”上的落后者弥补差距、专心学习、迎头赶上。
但事实上,许多大学在面对这些运动员学生时,往往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甚至不惜主动“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顺利毕业、获得学位,至于其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并不十分关心。
学术有其自身的评价标准,因此学位面前没有“超级丹”,有的只是扎扎实实的学习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消弭公众对运动员读大学拿学位的质疑和批评,大学本身责无旁贷。
《中国科学报》 (2012-10-22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