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应届博士毕业生在论坛发帖,他寒窗苦读20余年戴上博士帽,却因本科“出身”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一时引发大讨论。
其实,国内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所要求的“第一学历”已经有多年了。所谓“第一学历”,就是参加高考所进入的本科院校。对“第一学历”的要求,最先是从高校教师的录用开始的,很快发展到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领域,并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唯学历论”在近些年来愈演愈烈。
然而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没有学历的人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甚至直接考取科研人员的职位,也有直接被聘任为大学教师的,我们可称为“唯能力论”。在早年的北京大学,蔡元培掌校时,聘请24岁中学毕业的梁漱溟任北大印度哲学讲席,聘任26岁中学肄业的刘半农为北大教授。这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被传为佳话,而支撑这些佳话的背后,就是开放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社会环境。
当然,社会上对于学历要求,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而对于“第一学历”的要求,首先是出于对高考的公平性的认同,其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上个世纪末,大学大规模扩招以来,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用人单位基于对招聘来的员工有质量要求,而考查“第一学历”便由此而生。
很明显,无论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就业的公平来说,“唯学历论”都不如“唯能力论”。但是孤立地讨论这个现象并不能解决问题,还要从根本上研究其形成的原因,从社会的层面上着手改革。
《中国科学报》 (2012-10-24 B1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