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玢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2-11-7 13:54:37
选择字号:
浦江创新论坛聚焦未来科学:畅想科技改变世界

 
蒸汽机使世界进入了机械化生产的时代,电力技术的运用导致了自动化时代的到来,电子计算机则使世界快步步入信息化时代。站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沿,人们对未来科技充满遐想。新一次科技革命将在哪个科学领域爆发?又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巨变?11月3日,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聚集在浦江创新论坛未来科学论坛,共同畅想未来科技会如何改变世界。
 
改善人们生活的未来科技
 
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科技突破可能出现在哪个领域?作为国际系统生物学创始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倡导者之一,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总统科学顾问,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莱诺伊·胡德(Leroy Hood)很自然地把希望的目光抛给了生物领域。“如果你问我今天社会的最基本科学问题有哪些,答案可能是农业、医学等领域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需要解决的东西,我认为它们背后的推动力会来自于生命科学。”
 
虽然是一位知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首任执行所长安德拉斯·德乐思(Andreas Dress)却对医学领域寄予厚望。这位工作在医学领域的数学家为人们勾画了一幅精确医疗的未来图景。
 
“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很多惊人的进展,但是要在医疗诊断中及时、系统地运用这些新发现新知识却不容易。”德乐斯说,医疗工作人员通常都是竭尽所能地治愈患者,但有时却效率不高。这是因为在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研究某些科学界已经获知答案的问题上。“比如有时医生会一时搞不清楚在某些特定疾病中的某些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它的过度表达到底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还是身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制的一部分?这时就必须求助于分子生物学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信息的获取显得至关重要。”
 
德乐思说,未来可以创造出一个集成的信息通讯系统,来帮助这些医疗人员精确了解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和知识,以便及时给出精准的治疗方案。“医疗人员还可以通过这样的系统获得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信息,比如患者的生物信息、疾病的3D图像,甚至将相关的信息传输给其它专家并进行讨论。这些都有助于使诊疗方案更加精准,提高治疗的效率,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
 
没有围墙的未来大学
 
科技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更会改变人们学习的方式,乃至科学发展本身的方式。今年10月18日,《时代周刊》刊发一篇题为《大学已死,大学永生》封面文章。“前面的大学是指实体的大学,后面的大学永生是指未来可能非实体的大学。”果壳网CEO姬十三解释说,“比如目前发展势头正猛的在线教育。”
 
过去20年间,耶鲁大学的学生规模扩大了800名,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6亿美元。知识在现代社会发挥的巨大作用使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也使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互联网技术为这个矛盾的局面带来了解决方案。“最初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立公开网站,并上传本校的一些课程的教学录像。随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纷纷追随这股趋势,在网络建设自己的公开课网站。”这股浪潮今年传到中国。姬十三说,随着网易公开课的正式上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在线开发课程”这个概念变得熟悉。“我们几乎每周都会看到相关的新闻,有新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其中不仅有互联网公司,传统的科学类的机构也纷纷加入这个行业。他们希望通过教育网站提供简单易学的工具,并致力于形成一个社会化网络。”
 
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出现也可能使科学发展本身发生改变。获得学术资助的过程漫长且繁杂,是让不少科学家颇为烦恼的问题。而基于博客、标签功能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新技术的“科学2.0”模式,可能使科学研究的效率大为提高。
 
“国外已经有一些网站,以募集资金的方式解决科研经费申请的问题。比如你有一个好的科研创意,你可以在网站发布,吸引感兴趣的人资助你。假设每个人资助你10个美金,那么1万人就能资助相当多的研究资金。你只需待研究完成后,依照承诺以某种方式向当初的项目资助者们给与反馈。而你的想法越富创意和价值,资助你的人就会越多。”姬十三说,在这种科研赞助模式下,一些普通的没有科研经验的青年学者也有可能直接获得科研资金。“虽然目前这个趋势还非常小,却为我们展示了科技改变科研模式本身的可能。未来大学的围墙将会倒塌,知识的疆界将会被打破。”
 
打造未来科技需要付诸行动
 
在100人心中,未来有着100幅不同的图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安德森·林德奎斯特(Anders Lindquist)说,要对未来的科学和技术做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有人曾预言未来电脑会有1000个真空管,重量达1.5吨。还有人预言说实际上家庭中并不需要电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世界上不会使用核电。但历史的发展将这些预言一一推翻。”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则认为未来存在多种可能性,未来是可以选择的。一项技术的出现并不是技术本身决定的,科技革命的发生不仅仅由科技决定,还依赖于我们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在这个视角下考虑中国科技的未来,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穆荣平说,全球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循环型以及内需驱动是未来中国的六大特征。“因此智能化、信息化加上资源环境对未来技术所提出的绿色要求,也许就是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
 
对于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德乐思则引用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一句话来说明:你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实际上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你想要达到你的目标,你就开始做。“六年前我在中国时听说中国要修高速铁路。而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中国很快会有高铁。六年后我再次来到中国,发现中国不仅真的有了高铁,而且很棒。中国的发展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