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李晓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3 8:17:02
选择字号:
北粮南运带来“北水南调”挑战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 通讯员李晓春)近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的“2012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围绕农业高效用水等世界农业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美国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校长哈维·普尔曼指出,世界人口逐渐增多,干旱趋势加快,将使世界粮食生产难以承受,由粮食减产导致的饥饿问题将导致国家或地区的不稳定。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各国科学家需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应对。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John Trumble介绍说,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随着气候变暖,昆虫从南方移动到北方,会导致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病虫害的产生。他提出的应对措施是:改善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积极发展并合理利用滴灌技术。他还特别指出,在中国培养新一代农业科研专家和农民也很关键。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普特看来,“现在中国还面临北粮南运引发的‘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新挑战。”
 
据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调入南方地区的粮食总量年平均超过2600万吨,占北方地区粮食产量的12%;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调入虚拟水量年平均为233.83亿立方米,约为半条黄河水量。北粮南运引发的“北水南调工程”,不仅是我国粮食生产用水遇到的新问题,也是解决我国粮食生产水问题面临的新挑战。
 
吴普特指出,2010年我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水足迹中,最高的广东为2.38 立方米/公斤,最少的为山东和河南,为0.753立方米/公斤,全国平均为1.247立方米/公斤。在保证粮食生产用水量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前提下,只有加强粮食生产用水技术管理,整体降低我国粮食生产水足迹,才能保障国家战略水安全。
 
吴普特强调,降低粮食生产水足迹,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用水效率应从4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粮食生产用水管理,调动地方政府、灌区、农民应用先进节水技术的积极性,通过技术推广、科学管理和重点投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二是加强区域农业水足迹演变与控制标准研究,制定区域农业水足迹控制相关技术标准,为实施以粮食生产用水补偿制度为基础,以水权转换为重要手段的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撑;三是建立粮食生产用水补偿制度;四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步伐,为北方农业用水适当增加空间,缓解水资源压力。
 
《中国科学报》 (2012-12-0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