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渔区之一,南海渔业过去主要以捕捞业为主。面对近海荒漠化的现实,各地在积极探索
设施渔业等养殖新模式。然而,南海渔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
■本报记者 潘希
作为中国四大渔区之一,南海是一个巨大的渔业种质资源宝库:拥有渔业资源两千多种,其中高经济价值鱼类约200多种。
然而,相对于南海周边国家,南海渔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并不大。2011年,越南在南海仅金枪鱼捕捞量就达11万吨左右,创汇3亿美元。而我国南海三省区的金枪鱼捕捞量仅为300吨。
“在全国海域中,南海的出渔生产力最低,南海海区每平方公里的持续鱼产量只有1.35吨。”近日,以“三沙设施渔业”为主题的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海口举行。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张本直言,发展不破坏生态的设施渔业是当务之急。
近海荒漠化如何再捕鱼
“南海渔业资源本来是我们的财富,但由于南海北部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严重衰退,50%以上的渔民只要出海就会亏损。”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而言,南海渔业过去主要是以渔船为主的捕捞业,养殖业处于空白状态。在近海,传统的经济性鱼类随着捕捞的加剧而逐渐消失,近海出现荒漠化现象。与此同时,渔船作业时间较短、流动性大、经济效益低,而南海的渔业产业加工能力薄弱。
但是,捕捞渔业是海南省的传统产业。面对近海衰退的现实,水产养殖专家林载亮认为,必须大量淘汰小吨位和设备落后的渔船,建造大型船。
“三沙渔业资源的潜在捕获量约为500万吨,每年的可持续捕获量在200万吨,而目前海南每年的捕获量仅为8万吨左右。如果建造500艘大型船只,年产值可达1000多亿元。”林载亮认为,应转变捕捞方式,发展壮大外海、远洋渔业生产。
雷霁霖则认为,需要以工业化养殖理念为指导,发展设施渔业新模式,开创“海陆接力”,基地化、岛链化、多元化南海养殖新模式。
探索南海养殖新模式
距离海南三亚1000多公里的美济礁隶属南沙,是我国南海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林载亮在这里搞渔业网箱养殖已经很多年了。
美济礁全年平均水温在25℃左右,海水盐度保持在33度,“非常适合价格昂贵的暖水鱼东星斑、老虎斑等的生长”。曾任海南省水产局副局长的林载亮认为,美济礁的渔业养殖搞得还算不错,主要在于很好地运用了网箱养殖技术。
“有人认为,网箱养殖会产生很多生态污染,破坏南海的珊瑚礁。但实际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深海活动式网箱,并不会对珊瑚礁构成破坏。”林载亮表示。
不过,由于海上经常遭遇巨大风浪,且有台风经过的危险,发展设施渔业,还需要考虑设施抗风浪问题。比如,2011年10月,海南省连续遭遇3个热带气旋袭击,深水网箱养殖深受重创,大部分网箱受损。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问题正在不断得到解决。“目前,抗风浪网箱经过‘九五’到‘十二五’的科技攻关,技术问题和设备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放置在礁盘或海水较深的地方,而且还需要探讨其产业化模式。”张本说。
设施渔业遭遇多重困难
其实,要想改变传统近海捕捞,面临的困难还有不少。
成立还不到半年的三沙市,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地级市,也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海域,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域面积260多万平方千米。
“这里的最大资源优势是海,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也是海,但制约其发展的还是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工程研究室主任郭根喜认为,三沙市远离海南岛,这给建立设施渔业带来了相当多的困难。
要做到工业化养殖,“生产层面涉及到淡水、种苗、补给、装备、饲料、成本等几个大问题。比如,三沙市的淡水来源主要依靠雨水,但收集量非常有限。要大量人工运输淡水、饲料、装备等,给整个渔业的持续生产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郭根喜说。
相对于捕捞,雷霁霖更推崇养殖业的工业化模式。“最好能构建管理型放牧式人工或半人工渔场,或者利用海上移动式养鱼工船这种模式。因为南海海域都是深远海,要考虑船的结构、材料、箱体等,实现鱼的全产业链管理和匹配。日本和法国早在30年前就有这种模式了。”
“在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渔业发展很容易被忽视。”雷霁霖说,目前国家对渔业的支持力度还远没有农业那样大。“渔业对国家经济贡献并不小,而且发展南海渔业养殖,还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希望可以得到国家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科学报》 (2012-12-20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