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应让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
沪港校长畅谈卓越人才培养 |
|
本报讯(记者黄辛)“培育卓越”专题研讨会于2月1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和香港青年发展基金会长蔡元云共同探讨了生命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蔡元云在充满激情的演讲中,提出“教育的灵魂”是创造一个可以听从真理的空间,教育是全人的培育,不只是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品行的养成,最终是生命的转化更新。
沈祖尧则以抗击非典的亲身经历为例,总结了卓越领袖所应具备的素质,“希望莘莘学子能够成为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成为有远见、敢于决断、敢于承担、有勇气面对挑战和质疑的领袖”。
“爱在师大”的“爱”不仅是爱人,爱人类,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家,爱我们这个地球,更是一种博爱。俞立中说,爱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有爱,才有这样一份责任去关心他人,发展他人;爱也是一种追求,因为有爱才会有追求,才会努力;爱也是人生的理想,只有站得高,只有不断地去关爱,才会觉得人生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大学培养的是完整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卓越的发展。”俞立中以一位全盲校友的感人事例阐明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理念。他说:“一所大学首先培养的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人才。要给学生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选择,同时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学会选择。”华东师大的校训是求实创造、为人师表。这不仅是要求学校的老师要为人师表,而且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要有为人师表的理念。“卓越是一种永远的追求。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对卓越的追求是永远的,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对人生的动力。”
据悉,此次研讨会源起于对美国哈佛学院前院长哈里·刘易斯(Harry R. Lewis)在其《失去灵魂的卓越》(2007年出版)一书中主要观点的思考。《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指出哈佛大学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历程中忽视大学设立的宗旨与教育目标,以致学校沦为市场化的商业机构,追求“客户满意”而忘了“教育目的”,追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忘了他们的“心智与灵魂”,追求学生“成绩”而忘了他们是否“成人”。教育理应培育“卓越的生命”,维护人类的核心价值,为社会建构更美好的共同未来。
《中国科学报》 (2012-02-22 B2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