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宝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3-29 10:57:17
选择字号:
评论:大学爱惜人才要想得更深远
 
近来,中南大学23岁本科生刘路破格获聘教授级研究员的新闻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笔者以为,讨论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大学建设不可情绪化,要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依学术、育人规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问题,力避喧嚣浮躁。
 
刘路以大三本科生的资历破解世界数学难题,得到国际级学术刊物的承认,这是基本事实。据报道,中南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反映,刘路平时热爱学习,涉猎广泛且志趣专一,基本功扎实又注重方法。他取得成绩后甚至没有和学校说,是外校老师告诉本校老师的。“破格”之后,刘路仍然淡定,矢言自己志趣不改,人生目标不变。对这样脱颖而出的新秀,社会要爱惜,领导要正确对待。媒体也要厚道一些,不要干扰、打搅刘路。至于把科技新秀当成娱乐明星来炒作的倾向,更要警惕。
 
刘路之所以取得突出成绩,与他淡泊名利、专注学问的素质分不开,这正是学术界大力呼吁、倡导之处。但学校重奖100万元,还没毕业就聘为研究员的做法,是不是与这一榜样的作用南辕北辙?大学聘教授、研究员作为学术领军人物,必要条件之一是知识齐备、基础扎实。近年来,各高校破格提拔的青年教授都考虑这个条件。刘路按正常规律本科尚未毕业,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说明他确实是人才难得,但并不能说明他已经基础全面,不需要继续学习了。
 
刘路现象反映出大学如何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聚拢人才的深层问题。首先,高校要注重文化建设,远离喧嚣,容下安静的书桌,营造淡泊功利,潜心治学的环境。其次是发现这样有天赋、治学态度端正的年轻人,还要给予指导,增益其所不能。日前,有一位校长撰文指出,一所大学做大做强要循序渐进。那么对于青年才俊的成长,更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学有所长的出色年轻人要提供机会,对成长中的年轻人更要悉心栽培。
 
高校、学术界、科技界的文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敏于行而讷于言”。著名物理学家、学术批评家沃尔夫冈·泡利教授有一句名言:“我不反对思考得慢,但反对说得比思考得快。”大学的水平、成就、影响,要让别人来说,不要自己说,更不要抢着说。大学凭什么聚拢人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一提吸引人才,就要准备多少钱,全套设备,什么职位,那么我们凭借这些“硬件”能否招来一流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初凭什么吸引有志有才的学者回国?是振兴宏图、肝胆相照、礼贤下士,而回来的也是一腔热血、满腹经纶、立志创业的优秀人才。现在我们条件好了,但是在聚拢人才方面也不能偏离这一根本,不仅要讲硬件,更要注重软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