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山西省振兴杂粮产业电视电话会上获悉,今后3~5年,山西将对杂粮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杂粮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其间,重点发展谷子、荞麦、燕麦、红芸豆、绿豆、专用高粱、马铃薯7种优势杂粮,力争使全省杂粮产量增加30%,杂粮亩均收益提高150元。
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小杂粮产业做强做大,山西将重点从4个方面加以推进: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杂粮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要求建立杂粮生产基地;择优扶持杂粮产业龙头企业;健全完善杂粮产品流通体系。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杂粮单产,山西今后主要在品种更新换代、高产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3个方面下功夫。
基地建设则要突出集中连片,形成产业优势区。重点建设以沁县、汾阳为代表的太行、吕梁山区优质小米基地;以左云、岚县、娄烦、五寨、岢岚为代表的晋西北优质马铃薯、杂豆基地;以清徐、汾阳为代表的晋中盆地高粱基地;以及建设管涔山周边县区优质燕麦基地,寿阳、和顺、平鲁的甜荞基地,广灵、灵丘的苦荞基地和忻定盆地的甜糯玉米基地。
在杂粮主产县还要建设一批万亩、5000亩和1000亩的规模化优质杂粮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市场前景好、带动效果显著的杂粮加工企业,政府将从贷款贴息、税收优惠、项目建设等方面重点扶持,力争培养出一批大型龙头企业。
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表示,振兴杂粮,首先要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最终促进农民增收。
据悉,今年起,山西省对杂粮的补贴也将提高,其与玉米、小麦两大主粮的补贴差距会进一步缩小,相关政策有望近期出台。(程春生)
《中国科学报》 (2012-04-21 B4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