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木材需求量巨大,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材需求已成为人工林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速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木材数量,但目前的速生树种品质低、品种少、质量差,有限的人工林树种很难同时实现优质、高产。其中的主要问题是速生林育种研究中木材形成的关键遗传控制因子不明、机制不清,制约了人工林木材改良的发展。2012年4月22日,973计划重大项目“木材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在兰州大学正式启动。
该项目利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开展杨树等品种的速生林品质改良研究,探索建立高效的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体系,培育出满足育种目标需求的林木新品种,以提高我国木材品质改良方面研究层次和水平。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调控次生细胞壁合成、组装及沉积的分子机制;2)木质部细胞分化的调控机理;3)木材及材性关键遗传因子位点的识别、遗传效应分析及其在材性育种方面的作用等。
项目将以杨树等主要用材树种以及已具备丰富的林木基因组资源为基础,研究细胞壁主要组分的合成机理、细胞壁形成与沉积的调控机制;解析激素、多肽、信号转导因子等对木质部细胞分化的调控;对材性相关基因进行基因组等位以及遗传效应分析;发掘品质改良的重要调控因子,提出针对不同材质的分子设计策略、方法,为材性的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项目由六个课题组成,中国林业科学院卢孟拄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参加单位有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基础研究司彭以祺副司长、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李兴副司长以及施季森、王林和、储富祥等同行专家参加了启动会。项目研究将有助于系统整合林木木材形成与调控的理论和方法,创新我国林木育种技术体系,为实现优质、高产林木育种提供科学支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