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12 9:53:45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防灾减灾演练缘何说易行难
 
■本报记者 陆琦
 
5月11日,四川在全省开展首次“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这是一次上万人参加、应对地震发生全过程、全要素的实战演练。
 
不过,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应急自救却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他们也鲜有参加正规的防灾减灾演练。
 
为什么我国防灾减灾演练说易行难?如何才能扎扎实实推进此项工作,从而使公众真正受益?
 
仍待政府主导推动
 
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群众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自救互救者,因此,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在汶川地震中,有80%以上的获救者是由干部、群众组织抢救和自救互救的。
 
目前我国由学校、单位组织的小规模防灾减灾演习次数逐渐增多,但大规模应对巨灾的演练仍寥若晨星。
 
对于其原因,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解释说:“在大城市,比如有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进行演练,社会秩序等各方面都需要考虑周到。”
 
据了解,四川此次“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准备了一年多时间,演练方案前后有数十个版本。
 
“举行一次这种演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表示,如果离开了政府支持,大型演练很难举行。
 
有一年,他去日本出差,恰逢关东大地震纪念日,东京开展了全市地震演练。警报声一响起,地铁停运,所有人迅速转移到避难场所,井然有序。
 
“这必须是一种政府行为,由政府组织,否则效果不大。”李泽椿说。
 
然而,既然是政府行为,就需要政府投入,但是面对现实情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坦言:“目前国家对于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投入比较重视,但非工程建设的防灾减灾投入却很难见到。”
 
在他看来,包括灾害教育、灾害演练等在内的非工程措施投入是必需的,应该从公共利益的视角来推动。
 
理念转变无法一蹴而就
 
我国是多灾之国,很多人天天生活在灾害风险中,却毫无防灾意识。
 
在西方,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要展开灾害风险防范演练。而在中国,有的家庭甚至认为讲灾害不吉利,更不可能为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演。
 
因此,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童星认为,防灾减灾演练效果不好与我国的文化也密切相关。
 
而同样是多灾之国的日本,防灾减灾却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
 
“日本公众意识中等待政府作为的依赖心理,没有中国那么强。他们靠自己负责,我们靠政府。”郑功成认为,必须转变这个观念。
 
日本的防灾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我国的现状也不可能一两年就改变。
 
“尤其在转变观念的初期,政府依然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既要加大投入,还要优化投入结构。”郑功成说,“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立足单位、社区、学校来组织防灾减灾演练。”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看来,防灾减灾演练也是一种科学普及工作,一定要严肃对待,不可视同儿戏。
 
对此,闪淳昌认为,要从立法和教育入手,经常性地组织演练,不仅群众,各级领导也要参加。
 
李泽椿也表示,应开展全面防灾的科普教育,提高群众自救能力,更要提高领导层对自然灾害规律的认识。
 
《中国科学报》 (2012-05-1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