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汉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7-2 9:38:53
选择字号:
中青报:法国高考命题方式不能改变中国应试教育
 
这两周是中国高考发榜的日子,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一条关于高考的微博成了火热的话题。
 
那天,许教授说:“据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国‘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试内容为‘哲学’,总共4个小时,就一特定题目撰写论文。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的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
 
其博文附了法国今年高考文、理科的哲学作文题,加上网友补充的经济社会科考题。每位考生可在3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让许教授生发感慨的试题如下——
 
文科考生试题:
 
题目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
 
题目2: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么?
 
题目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理科考生试题:
 
题目1: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
 
题目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题目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经济社会科考生试题:
 
题目1:是否可能存在天生的欲望?
 
题目2: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
 
题目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许教授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非常同意:“这些题目出得真好,比如‘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寻求真理是古希腊的传统,而法国今天也被后现代思潮冲击,这个题目可能是在古希腊传统与后现代交锋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若在中国,这可能是哲学专业博士生考试的题目。‘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这些都是很有深度的题目,简单明确,但后面的知识面很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不过,虽然我也认为“这些题目出得真好”,但我并不赞同许教授接下来的判断:“这给我们的高考命题以很大启发”,以至于“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的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法国的这种命题方式,可给我们中国启发、借鉴的东西不多。而且,我非常确定的是,引进这种命题方式,丝毫也冲击不到中国的“应试教育”。
 
“应试”不“应试”,其实跟“考什么”、“怎么考”无关。只要用“应试”的心态来“应对”,你无论考什么题目都白搭。
 
可能许教授以往对于高考新闻关注较少,所以看了他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传过来的考题感到非常新鲜。其实,最近七八年来,几乎每年到这个季节,中国媒体都会小小地“炒作”一番法国高考作文的题目。我想,如果他们这种命题方式真有助于遏制甚至消除“应试教育”,咱们肯定早就引进过来啦。
 
7年前,中国媒体就已经有题为《法国高考考什么》的专文,详尽介绍法国的作文命题套路以及应对策略。按照该文介绍的办法,对付这种貌似高难的考试,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该文作者说,法国的出版社每年也出《高考试题解析》。其哲学参考书分析作文题时,先从基本概念入手,把近些年所有作文题涉及的基本概念理一遍。结果发现,考得到的基本概念,总共也就几十个而已,如真理、意识、欲望、死亡、工作、艺术、非理性、感觉、宗教、权力、国家、暴力、正义、自由、幸福等,不难一网打尽。接下来,要分析题目里面是否暗藏陷阱。比如“激情可以成为借口吗”, 参考书告诉你,使用 “借口”这个词,就暗含着一个判断,即激情是个不好的东西,是要对不好的事实负责,云云。
 
有一道典型的法国高考作文试题:“他人在场能帮我们避免孤独吗?”如果考生根本不在意考试成绩对于“个人前途”的影响,完全凭借自己中学的知识积累硬碰硬地临场发挥,这当然是极好的题目。但如果你像中国的万千学子那样,非常在乎这一成绩,下定决心要进一所好大学,那么你就必须像《高考试题解析》之类教辅书指导的那样,八股一股不少地照做:先解释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然后论证孤独之不可能避免,也不应该避免,但是“他人在场”对于人生意义重大,结论是:有意义的“他人在场”,如爱情和友谊,不能帮助我们避免孤独,但是能够帮助我们在孤独中度过丰富的人生。——这题难吗?
 
事实上,在中国的中学教师看来,法国的这种作文题目,也很容易猜到。就拿许纪霖教授非常欣赏的3个题目——“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和“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来说,事先“押中”应该说都不怎么费事吧?中国高考最近这些年之所以很少再考“命题作文”,而改以“材料作文”为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命题老师在和授课老师的“押题”、“反押题”博弈中,已经彻底认栽了。
 
“应试教育”之所以存在,本无关“考试”以及“教育”,而在于其背后的“应试文化”。美国的托福和GRE考试,命题不可谓不科学,但叫中国以新东方为代表的那些英语培训学校拿来一研究,简直是再好考不过了!笔者曾参加一正高职称英语考试辅导班,听那老师在课堂上很不屑地讲:“就这样六级程度的考题,只要求过60分,还用真会英语吗?根本不用,连单词都不认识的人也能过!”实践证明,按他指点的答题要诀,拿及格确实不难。
 
不仅在中国国内。多年来,美国高校之所以一直对于亚裔学生实行“歧视政策”,抬高其录取分数线,就是因为他们普遍擅长“应试”。就算大学招生时,在文化课之外还额外重视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方面的表现,那些白人、黑人子女就又能竞争得过“虎妈”蔡美儿教授家的钢琴和小提琴分别得奖的两个“虎妞”吗?显然也是不能。
 
我觉得,我们得先彻底认了这个头——在一个“应试文化”浓郁的社会,想通过仅仅改换考试的内容或形式,来破除“应试教育”,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抛弃了这样的幻想之后,再来踏踏实实地讨论究竟怎样调整更有利于公平分配受教育机会和更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高考改革才不至于多走弯路,或者裹足不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