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2 8:21:48
选择字号:
多位院士:植物科学与营养科学亟待融合
 
本报讯(记者黄辛)以“植物次生代谢与人类营养和健康”为主题的东方科技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中科院院士许智宏、陈凯先、陈晓亚等与会专家呼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合作,促进我国植物科学和营养科学的融合,创新作物健康营养品质育种体系,从而使植物科学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与会专家介绍说,近年来,我国与饮食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我国居民普遍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呈现“隐性饥饿”现象,营养缺陷与不平衡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营养缺乏或者不平衡的问题,发达国家人群主要通过服用营养补充物来解决。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科学地服用人工合成或者游离的营养素有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甚至有增加死亡的危险,这更加说明从膳食中摄取营养物质的安全性和不可替代性。
 
对人类而言,次生代谢产物是一个天然宝库。许多次生代谢物具有药用价值或者促进人体健康的功能,有些代谢物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及其前体。另一方面,植物中也存在一些危害人体健康或者影响人体吸收利用营养的抗营养因子,例如棉酚、硫甙葡萄糖苷、某些细胞壁成分等。因此,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福俤介绍说:“植物营养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营养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王福俤表示,在营养摄取方面,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于植物的营养物质。植物营养以其合理的营养构成、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成分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以贫血为例,近年来,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约为15%。“贫血要补铁,但补铁未必要吃含铁的保健品。”王福俤说,一些看上去不含铁的植物,对提高人体铁元素含量也十分有效。“植物中存在的活性成分对调节微量元素吸收与代谢有着神奇的作用,并有着无机元素无可比拟的优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青睐天然的功能性食品。目前,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运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的健康营养品质已成为现代农业新品种培育的方向。
 
我国农业肩负着保障13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的重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在逐渐更新。专家们指出,除了足够的粮食供应外,粮食安全的概念还必须包括营养安全和食品安全。因此,作物育种工作也须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拓展育种方向。
 
对此,许智宏表示,由于作物营养品质育种离不开代谢知识与分析技术的支撑,因此,阐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网络是未来种质资源创新和作物健康营养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
 
陈晓亚则指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适应环境和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植物次生代谢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将被用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及资源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春义以维生素为例介绍说,随着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所熟知,我国在作物营养强化(结合传统育种和转基因手段)育种工作方面正逐渐加大力度,以防止我国尤其是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维生素摄取不足情况的发生。
 
据张春义介绍,目前我国正在开展营养强化育种的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薯等。
 
《中国科学报》 (2012-08-02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