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20 12:20:53
选择字号:
中科院声学所副研究员杨波:“蛟龙”入海探路者

杨波在“蛟龙”号内进行海底试验。

■本报记者 陆琦
 
圆满完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归来后,杨波于日前接受了《中国科学报》采访。谈及不久前的下潜试验,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多年的工作得到了验证,努力没有白费,感觉放松了很多。”
 
杨波是中科院声学所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也是“蛟龙”号声学系统主任设计师、我国首批参与载人深潜试验的试航员之一。
 
从1000米到3000米、5000米、7000米,“蛟龙”号每一次冲击新深度,杨波都作为探路者之一,伴随着“蛟龙”号成长。
 
从上天到入海
 
在研究所工作的父母对杨波从小就管教很严,“基本得不到父母的表扬”。好在这倒让他从小炼成一颗坚强的心,长大后面对挫折时能保持较好的心态。
 
“比如实验中结果不太好,因为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会因挫折而退缩。”杨波说。
 
在父母的影响下,喜欢数学的杨波,大学选择了通信专业。
 
“后来考研报的还是通信专业,可是分数差了一些,被调剂到飞行器专业。”虽然两个专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杨波心里多少有些抵触。
 
直到参与了科研课题,杨波开始明白,不管学什么,最终都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有了实际问题的依托,对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有帮助。”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杨波来到中科院声学所工作。
 
杨波说自己很幸运,直接参与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主要负责声学系统的硬件研制。
 
入职不到一年,杨波就被派往位于无锡江阴的中船重工702所,负责声学设备与系统其他设备在载人潜水器上的总装联调和水池试验。
 
当时杨波完全没有独当一面的经验。“在学校时,一遇到问题就找老师,依赖心理很重。”
 
起初杨波遇到问题还是习惯向北京求助。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朱维庆、朱敏从锻炼队伍的角度,耐心培养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渐渐地,杨波意识到,很多问题必须要自己分析、自己处理,尤其还要和自己不了解的其他系统合作,“真正需要‘挖空心思’去学习”。
 
从学生时代认准“学通信就要做通信”,到工作后通信、电子、水声等多领域交叉融合,再到“蛟龙”号联调联试时对各个分系统的综合了解,“眼界越来越宽”,这是杨波最大的收获。
 
晕船的试航员
 
2006年到2007年,是杨波个人能力提升非常快的一段时间。也正是从那时起,杨波开始肩负起试航员的重担。
 
“其实当时没有潜航员的概念。”杨波回忆说,“总装完成后,潜水器开始水池试验,自然需要到潜水器载人舱内调试设备。”
 
从2007年7月到2008年1月,他下潜了三四十次,有时一天最多下潜3次。
 
正因为杨波全程参与了水池试验,海试的下潜任务自然而然落在了他的身上。
 
2009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1000米级海试,那是让杨波刻骨铭心的第一次出海经历。
 
船从江阴出发,一出长江口,他就倒下了,连续躺了7天,每天的食粮是一包方便面、一瓶水。当然,这些都是在床上吃的。“那7天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忘掉,每一秒都在煎熬,印象太深刻了。”
 
虽然杨波已历经4年海试,但是晕船依然顽固地折磨着他的身体适应能力。晕船严重时,他通过药物和意志力尽量减轻晕船反应,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下潜任务。
 
“正是通过这么多次下潜,我对潜水器及水声通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杨波说,压力往往能帮助人成长。
 
从7000米到4500米
 
在“蛟龙”号声学系统的研制中,杨波主要参与了总体设计和硬件研制工作,完成了硬件系统的设计与系统联调。
 
朱敏曾这样评价杨波:“他是声学系统团队中,对潜水器本体最熟悉的人之一,参与了从项目研制、总装、水池试验到海试的全过程。”
 
而在杨波看来,这还主要是个学习的过程。“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于2002年启动,声学系统的设计工作在我入所时已完成了80%左右。我首先是学习,然后才是把剩下20%的工作完成。”
 
在“蛟龙”号之后,新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课题即将启动,国产化和产业化将是主要目标,而声学所将继续承担声学系统的研制任务。
 
“在所里的支持和两位朱老师的带领下,我将得到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学习机会。”杨波相信,通过自己的认真钻研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一定会让自己的海洋梦更完美。
 
《中国科学报》 (2012-08-20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