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毒?”在9月15日举行的“食品与健康”科学讲坛上,一位小朋友提问。
这个问题让主讲人孙宝国有些尴尬。“不是。”他答道,“实际上,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没有毒。有毒有害物质绝不会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同时他强调,有没有毒是个相对概念。他举例说,人人都知道食盐没有毒,可如果一次吃上半碗,嗓子会哑,胃也要出毛病;卤水点豆腐流传了2000多年,没吃出过问题,但直接端着卤水喝下去,只怕马上会没命。
近日,2012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来到科学讲坛,围绕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作了科普报告,并与听众展开交流。
食物品质与食品添加剂密不可分
前一阵,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全国,孙宝国未能免俗,甚至看了两遍。看完后他颇有心得,总结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安全)为本、以味(味道)为魂。
“美食讲究色、香、味以及营养,这些都跟食品添加剂密不可分。”他说。
不久前,孙宝国去某食品生产企业参观,企业负责人听说他是食品添加剂研究专家,顿时“警惕”起来,连称“我们的产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得知该企业产品以卤水豆腐为原料之一,他告诉那位负责人:“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其实卤水就是食品添加剂。”
还有一次,孙宝国看见一家餐厅挂出横幅,写着“本餐厅出品均不含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剂”。他问老板用什么调味,答曰鸡精,令他哭笑不得。“按照我国关于鸡精的标准,其中味精含量不得低于35%,还含有香味剂、鸡味香精等,都属食品添加剂。炒菜用的油盐酱醋也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他说,“很多人其实连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都没搞清楚。”
据介绍,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比如可乐,其颜色来自色素,味道来自可乐香精、酸味剂;啤酒的泡沫由二氧化碳产生,起防腐剂的作用;馒头发面要用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在此可作膨松剂;有些口香糖里含有木糖醇,这是很好的甜味剂,吃完后吐出的胶状物叫胶姆糖基础剂,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有种巧克力打出广告说“牛奶香浓,丝般感受”,说明它乳化得很好,这是乳化剂的作用……
“人类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跟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某种程度上讲,食品添加剂是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科技文明发展的产物,过去如此,现在亦然。”孙宝国说。他表示,无论是传统食品还是现代食品、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食品添加剂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让食品添加剂背黑锅
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国有着严格的规定。
孙宝国介绍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看是否确有必要,能少用尽量少用,能不用尽量不用;二是要确保安全可靠,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科研机构评价认可后方能使用;三是要通过政府许可,必须符合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被许多人视为洪水猛兽,闻之色变。孙宝国认为,原因之一是近年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让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
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至今令人心有余悸,其“罪魁祸首”三聚氰胺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孙宝国表示,此事件被归罪到食品添加剂,实属冤枉。“三聚氰胺有多种用途,可以当作水泥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但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他说,类似的还有苏丹红鸭蛋事件,这些误解的产生,都是因为人们把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2009年,蒙牛OMP牛奶事件也曾闹得沸沸扬扬,但孙宝国认为,该事件的性质与“三鹿”“苏丹红”不同。“OMP是牛奶碱性蛋白,经鉴定对人体无害。”他说,当时OMP已被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允许使用,但在我国尚未获得卫生部批准。蒙牛未经审批就使用,属于“合理不合法”。
除上述非法使用添加剂的事件之外,孙宝国也表示,即使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还必须合法使用,“染色馒头”事件就是典型案例。2011年4月,央视曝光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玉米面馒头里没有加玉米面,是由白面经柠檬黄染色制成的。对此孙宝国介绍,柠檬黄属于食品添加剂,但只允许在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食品中使用,不能用在馒头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也属于违法行为。
“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他说,现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有很多误解,这需要政府做好两方面工作,既要把食品安全做得更好,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大众进一步了解食品添加剂。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