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爱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2 7:46:29
选择字号:
江亿院士:“热改”技术路线须调整

江亿

 
■本报见习记者 孙爱民
 
“我国‘热改’的技术路线存在问题,‘一户一表’的既定方案不能调动用户与供热部门的积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即在八部委的推动下实行“供热体制改革”。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热改”在我国并未成功,却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块坚冰”。对此,江亿建议:“我国需要重新设计方案,将‘一户一表’模式改为‘一楼一表’模式。”
 
为何要“热改”
 
“‘热改’的核心是改革计量收费方式,从依据面积收费改为依据热量收费。”江亿表示。
 
据了解,我国在实行集中供暖后一直按建筑物的面积来收取供热费用,使建房者没有动力采用保温节能措施;由于费用固定,市民普遍不考虑节能、节约,在屋内过热时开窗散热,造成了大约15%到30%的热量浪费。
 
为此,应实行按热量计费的模式。不过,实现按热量计费,首先要解决“用了多少热量”这一问题,而安装热计量表则成为“热改”的关键步骤。
 
按照“热改”初期的设计,我国计划在每户居民的房屋内安装一台热计量表。该表由供热部门定期查看并据此收费,“这样,市民便不会在屋里热的时候打开窗户,而是主动调低温度,进而减少热量的浪费。”江亿告诉记者,这是从欧洲借鉴来的模式。
 
技术问题带来三大阻力
 
不过,“热改”提出十几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下了很大的决心,但“除试点单位用大量的资金推动外,极少有地方真正实现按热量收费”,江亿解释说,用户的公平性、热表的可靠性以及执行者因利益受损带来的消极抵抗,三个因素阻碍了我国“热改”的推动。
 
“同一楼层不同位置的住户,达到相同室温所需要的热量甚至相差几倍,使得同样面积同样室温不同位置的住户供热费相差很大。”
 
除此之外,用于计算供热流量的热计量表也是阻碍“热改”推广的不利因素。“热计量表每年都需要进行标定,以检测其是否符合标准,而标定和拆卸安装的费用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花费。”江亿说。
 
江亿表示,“热改”在实际执行中由当地供热部门来负责,由于多种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会影响到供热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供热部门对于“热改”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
 
变“一户一表”为“一楼一表”
 
针对“热改”面临的阻力,江亿建议,在实行按计量收费的过程中,应改“一户一表”的模式为“一楼一表”模式。此后,一栋楼内的居民可根据室内的温度、采暖时间、面积等因素分摊费用。“这个方案更符合中国的居住特点,避免了一户一表带来的矛盾。”
 
在如何推动“热改”方面,江亿建议,“热改”应该“从上到下”逐步进行。
 
“首先对热力站进行独立核算和承包管理。其次,由热电站下属的二次庭院管网承包者根据计量的热量向供热公司交纳热量费。”江亿表示,承包者应提供二次管网的运行维护服务,并从末端用户处收取供热费。
 
“这样,在利益的驱动下,承包者就会在满足供热标准的前提下精心调节,避免过热,降低采暖耗热量。”江亿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1-2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